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显亮 《湖南教育》2004,(21):34-34
分组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由各组推举出“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布置预习课前布置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划记出生字词,然后查阅词典,准确掌握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导入打开课件,展示芦花荡诗情画意的景象,显示课题。阅读课文请学生认真阅读(可朗读,也可默读)一遍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该过程是课堂主体,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小组讨论①每个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任选角度,将本人对语句或篇章的理解或疑惑都说出来,交…  相似文献   

2.
《芦花荡》是传统名篇,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是欣赏的重点。他的小说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情节,作品中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所以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成三点:①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②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③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要通过对小说语言的品味悟出)  相似文献   

3.
莫晖 《湖南教育》2004,(21):33-33
本刊曾以一篇课文的三种设计为题组织过两期稿件,目的在于引起我们思索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本期刊登的同样是一课三教的案例,热忱欢迎您与您的同事们为我们提供这种形式的稿件,稿件请寄栏目主持人黄耀红。  相似文献   

4.
吴艳容 《湖南教育》2004,(21):35-35
影片导入,创设情境课前5分钟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学生主持人甲(女):刚才大家看了《铁道游击队队》中的片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学生主持人乙(男):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学生主持人甲(女):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主持人甲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检查生字词预习。(彩…  相似文献   

5.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编了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就集中体现他的小说特点。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其小说特点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孙犁的《芦花荡》,先了解一下必要的背景(屏幕展示): 芦花荡是河北白洋淀里的一个淀泊。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里面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赵尚志 《湖南教育》2004,(21):36-36
过去,人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大多止于课堂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与手段的求新,人们总把教学设计孤立地当成方法论层面、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去思考、去评价。这种认知模式与思维定势,使得教学设计的探究缺乏宏观的理论支撑与深远的价值追求。教师会依据自身的经验与旁人的经验,自觉地这么教.至于为什么这样教以及  相似文献   

8.
【课标·教材·学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由关注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如何“学”——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学习。  相似文献   

9.
孙犁先生的<芦花荡>(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其成功的环境烘托、鲜活的人物形象、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不失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教学这样的语言材料,我认为教师应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多种活动,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去玩味其中点点神奇.  相似文献   

10.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诗体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依然引人入胜。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小说,设计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在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环境上。如文中抗日英雄的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他的工作比较特别。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不在家休息,而是在抗日阵线上护送人员和物资。第二,他的本领相当高超...  相似文献   

11.
越残酷的战争越需要有美的心灵。 战争的炮火熏乌了人的眼睛,密集的子弹穿透了人的肉体,成河的鲜血制造着硕大无比的惊恐与焦虑。战争的残酷无情剥夺着人们脆弱的心灵,战争是难以抹去的污垢,让那个年代里的人们无法擦拭。如何让这样的人们在硝烟中找到生活的美好,如何让饱受折磨的人们在漫长的封锁中缓解心灵的苦痛,这需要有某些东西带给人们新鲜的气息。此时,文学就成了浸润心灵的一泓清水,而孙犁就在这刻创造了似水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白洋淀纪事之二”,被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其中主人公老头子的对话,有三处都出现“不怕”一词,很多老师对此都会分析一番,以便学生感知老头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一、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5.
陈宏宇 《课外阅读》2010,(8):170-171
《芦花荡》里的老头子说的话不多,但说得满,说得过,直截了当,不留余地,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简说]《芦花荡》是编排在人教版八(上)以战争为主题的单元,本文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语言诗意盎然。以下课堂实录是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形成的教学流程的课堂呈现。它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去熟悉人物——走近人物——喜爱人物——敬佩人物。同时感受孙犁文章语言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课堂实录]一、导入:话说英雄师:英雄就是这样的人:他有关云长刮骨疗毒时的谈笑风生,有诸葛亮空城抚琴的从容悠闲;他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他有林则徐收复失地的殚精竭虑;他有邱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献身精神,有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凛…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常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取得突出性格、抒发感情、深化主题的效果。《芦花荡》这篇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就巧妙使用渲染的手法把平凡的人和事渲染得瑰奇起来,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芦花荡》是"荷花淀派"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同时它也是研究者探讨其作者孙犁先生"诗性"小说作品特色的经典文本。而对《芦花荡》的那个主人公,那个无名无姓的"老头子"形象的把握则是我们语文教学关键中的关键。一、一位普通的老者《芦花荡》的主人公老头子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形象。说其普通我们有以下的理由:首先,"老头子"是一位没有姓名的抗日民众。他虽然参加反抗日寇侵略的斗争,虽然在反抗日寇的斗争中做  相似文献   

19.
《胡同文化》是作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没有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侧重于北京居民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关系的诠释。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分析胡同文化的内涵及成因,领悟文章语言的张力,并培养学生概括要点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设计突破传统上“按部就班”的公式化教学流程,而采用“中间开花,辐射两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由“果”而“因”的深层次探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以《芦花荡》的环境描写分析为例,浅谈如何进行文本细读,探寻文本"灯火阑珊处"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