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小平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奠定了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第二,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第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邓小平肯定了在我国要发展适量的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要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同时又不能实行私有化,不搞两极分化,不容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一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践,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点和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这个理论有一个最大特点,即基本指导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个理论具有三大突破性贡献,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贡献: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经济改革理论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这个理论贯穿着三条主线:思想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理论主线——生产力标准论,政治主线——党的基本路线论。由此,使邓小平理论成为有坚实科学基础的理论,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途径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这是不会有什么疑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最为直接的经济理论,主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当然,这四方面的经济理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性,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除国有股份和集体股份以外的经济成分。消灭私有制是过去许多社会主义流派的主调。中国的改革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制度外进入到制度内,实现了两者的历史性结合。发展生产力,是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结合点;发展市场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键结合点;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础结合点;理论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深远结合点;好政府的调控,是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操作性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突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但会使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到高度发达的阶段,也必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彻底实现,达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望 《保山师专学报》2000,19(2):49-50,63
所有制结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出现多层次性,由此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本文拟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些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按照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要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城乡人民尽快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着重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措施,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过去一直是沿用列宁的"三特征"说,即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这一传统概括,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够格搞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首次尝试时做出的理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