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随着大量外国著作尤其是西方文学涌入中国,在极大丰富和拓宽中国读者视野的同时,也促进我国近代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旨在对近代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翻译现象的产生、表现、不同发展阶段及对汉语的欧化影响进行研究,列举各个时期翻译名家对欧化翻译的态度,探讨欧化翻译的合理性及限制性,以明确我们对欧化翻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五四"前,由于受到"父为子纲"儿童观的影响,中国儿童并未受到重视."五四"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影响,儿童意识开始觉醒,儿童文学的创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童话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类型,由于本身具有的特点能够起到引导儿童的作用.而在一时之间无法创作足够的童话满足中国广大儿童的需要,因此在五四时期,很多外国优秀童话被翻译过...  相似文献   

4.
欧化汉语与读者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分析了欧化汉语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解析读者对欧化汉语的反应。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读者群对欧化译文的反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语言接触的新视角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印欧语对于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语言的演变就出现了欧化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对于欧化汉语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该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各个方面分析产生欧化语法现象的原因,并对欧化的译文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汉语带来的影响,并使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西学翻译和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影响较为深远的翻译活动。这两个时期的翻译在译者的构成、翻译材料的选择、语体格局、翻译思想理论及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与成长 ,与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五四前后 ,安徒生童话、拉封丹寓言、《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儿童文学名著大批地译介进来 ;国家与地区涉及德、意、英、法、俄、日、丹麦、荷兰、阿拉伯等 ,种类包括童话、神话、传说、故事、童谣、寓言、画书、插图、儿童诗、儿童剧、音乐故事、科学小说、科学小品等 ,这些译介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奇绚丽的儿童文学天地 ,儿童乃至成人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品味审美怡悦自不必说 ,作家也从中获得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范型和艺术灵感产生的媒质。  相似文献   

8.
翻译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变的.翻译语言的"欧化"既是中国与世界之冲突融合在语言上的反映,也是中国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藏匿于语言背后两种文化间的权力斗争.面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弱势文化必将寻求自我话语权.简而言之,不同时期的具体译例可以从实证角度验证百年来翻译中"欧化"语言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10.
“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之前的儿童学翻译,未能完全做到以儿童与原为本位,同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尚有一段距离。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始于“五四”,其起点与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意旨已经进入到个性与人道的终极价值及其相互冲突的深刻层面,恰合新化运动的启蒙需求;安徒生谛听天籁的敏感与悟性、多彩而精妙的诗性笔触与贴近童心童趣的讲述体,创造了舒展而灵性、质朴而瑰丽的审美境界,其“伟大的感动力”引起了“五四”坛的热切关注,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翻译的丰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日趋普遍的汉译“欧化”现象,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考察了学生译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过度“欧化”的弊端及其危害,以期引起公众尤其是翻译学习者对此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外国戏剧翻译与其时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戏剧翻译活动背后的意识形态表现于译者的翻译动机、题材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张宏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3):90-92,111
英语工具书里,汉译句子中“的的不休”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试从死译、冗余、泛用口语体、衔接与连贯四个方面,对英译汉中前置形容词修饰语这一欧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翻译应当简化、精练,维护汉语言简意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译介外国文学是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时期翻译活动异常丰富,翻译思想异常活跃,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多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翻译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且转译盛行,理论意识明显增强。"五四"时期的译者大多兼具思想家、革命家和翻译家等多重身份,这使得翻译活动承担起多层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欧化可以为汉语注入活力,使汉语更具表现力,但凡事过犹不及。《三杯茶》翻译中有的的不休、判断句替代描写句、滥用代名词等过度欧化的情况,对汉语的危害很大。翻译工作者应避免过度欧化,以保护汉语。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文以张爱玲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发现张爱玲的作品出现大量欧化汉语,这使其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20.
吴琼 《考试周刊》2011,(58):23-24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不仅带领人们找寻自由的天堂,在思想上更有如一阵清远的春风吹进陈腐的中国大地.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此时诗歌翻译的风潮空前袭来——西方崭新思想的进入,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文学创作者不断追求书写内容的重构更让这股风潮如洪水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