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7期刊登了王友枚同志介绍茅盾1937年8月28日发表的《对于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一文。王文认定,茅盾此文是“中国作家最早评述广播节目的论文”.此说有待商榷。茅盾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之后十五天。文章既赞扬了当时上海广播电台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抗日宣传活动,也指出了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茅盾这篇文章,在抗日战争宣传史和中国广播史上有其重要价值。拙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在正文中曾引述了茅盾文章的部分论述,并在附录中收录了全文。…  相似文献   

2.
偶翻旧报,读到茅盾先生在《救亡日报》上发表的短文,发表时间是1937年8月28日,题为“对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在整理我国广播史料的过程中,这是作者发现的中国作家最早评述广播节目的论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沪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号召全民抗战的宣言,抗日峰火燃起在中华大地。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抵抗,英勇作战,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受战事影响,报纸无法正常出版或投递,无线电广播成为当时传播时事新闻的主要工具。针对当时情况,茅盾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播音界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史方面的文章、著作、资料中,往往称1923年1月23日开播的那座广播电台,即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我国的广播电台,属于中国的广播事业,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座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是美国人奥斯邦,所以俗称该台为奥斯邦台。《大陆报》是在上海的美国报纸,那“中国无线电公司”是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  相似文献   

4.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2005,(7):28-28
《中国记者》2005年第5期发表李彦忠的文章《新闻策划的底线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新闻广场》一九九四年第三期发表余秋雨在《迈向21世纪——现代广播上海研讨会》上的讲话,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创造听众参与与彼此交流的新的广播形态,谈到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正在产生.余秋雨认为,因  相似文献   

7.
“新闻官司”,即因传媒发表新闻作品而产生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案件,近年多了起来。原告总是新闻作品中涉及(主要是批评或有其他贬低等评价的)的当事人,被告是作者和发表作品的传媒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原告胜诉居多,但也有一些经法院调查证明新闻属实而宣告原告败诉的。如北京信远斋诉《北京晚报》案,廖福志诉《厦门日报》案(见本刊今年第3期),何增荣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案(见本刊今年第5期),陆永富等诉上海《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7,(3):18-18
《传媒观察》2006年第10期发表杨步才、朱迎军的文章《国际新闻贵在呈现中国表情》。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06,(3):69-69
《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发表高金国的文章《生活类报纸浮躁病及主要矛盾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1.
张亮  戴婷 《中国广播》2011,(12):66-67
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广播节目的生命力越来越依仗于自身的创意与创新。在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如何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不断更新创新?本文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爱微博》栏目获得第四届“赢在创意”全球华语广播栏目大赛原创组金奖为案例.阐述和探讨广播节目创意与创新的趋势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广播节目》是中央、省广播电台设置的重要节目,更是县级广播台站的重头戏,是各级广播台站开办最早的节目之一。可以说《农村广播节目》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网络,为农村改革点火助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呐喊、导向,为稳定农村,振兴农业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突出贡献。因而,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受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喜爱,他们把《农村广播节目》称之为“元老”节目、“功臣”节目、“知心”节目。但是,近年来,我省特别是县级广播台站,《农村广播节目》这个“功臣”节目,似乎被人们冷落,有些行政管辖不少县市的市级广播电台,在农村人口、地域大大超过城市的情况下,而电台为农民、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第一、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于1988年6月、1990年8月先后召开。本刊第30辑陈尔泰的《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第4辑赵玉明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和试播始末(调查报告)》分获第一届一、二等奖;第47辑哈艳秋的《伪满14年广播历史概述》获第二届评选三等奖。在两届评选中获奖的广播电视史学论文还有:二等奖白谦诚《广播电视节目十年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2期),三等奖哈艳秋  相似文献   

14.
荧屏大战     
今年上海新闻改革,广播电视系统棋先一着。前两期,本刊已报道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东方广播电台的许多改革举措。本期再发表胡国强的《荧屏大战》一文,报道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16.
陈静静 《新闻界》2004,(5):34-35
2003年第四期《中国出版》发表了新闻出版署署长石宗源的文章《深入学习关涉十六大精神,全面开创版权保护工作新局面》之后,版权保护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史料选编》丛书是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直属各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以及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撰写《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一书提供的550万字资料性文稿选编的。丛书共有八本:《中国广播电视大事记》、《中国的广播电台》、《中国的广播节目》、《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198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令人忧心的‘伪“史料”’》的文章,呼吁杜绝伪史料。该文虽然主要说的是文学艺术界,但观点是相通的。《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文章呢?说明当今社会科学史写作上确实存在着不认真、不准确的弊病。譬如谁是中国的第一座经济广播电台,近年来就谬论纷纭,久盛不衰,大有不可阻挡之势。事实上,中国的第一座经济广播电台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它始播于1949年1月16日,发射机功率100瓦,频率1110千周,每天的节目有:《经济新闻》、《金融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04,(2):29-29
《中国记者》2003第10期发表陈回四的文章《“隐私倾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新论链接     
社会守望者必先自我守望《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发表赵培玺、沙如钢的文章《社会守望者必先自我守望——浅议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文章说,新闻自我守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