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  相似文献   

2.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  相似文献   

4.
在品德课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学生大都是按照书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也就是课堂上不说真心话。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做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而在学习中则表现为,课堂上按照课本所教学的道德标准发表意见,而并非是根据自己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这也就是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不知不觉中说假话,说"官话",表现出双重的道德标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听之任之,那么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就成为武装学生"嘴巴"的工具,而并不能达到塑造和改造学生世界观的目的。长此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似乎是文科类课程教学的专利.与物理教学无关。实际上.这种想法或做法是片面的。新课程标准在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时提出:“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产生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独霸课堂的现象,即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依然存在.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致使学生唯书本是从,唯老师是听,回答问题时不会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状况严重地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有时教师反而不如学生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教师。教师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教师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0.
一、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把自由表达机会留给学生 新课稚标准明确提出,转变学生“要我说”为“我要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另一套。小学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但是不少小学生"知行不一"甚至"知行背离"。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要"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考风考纪是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学生素质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一.考风考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高校存在考试作弊现象,但不是主流从作者调研情况看,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各类作弊现象,但绝大多数同学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自觉抵制,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相似文献   

13.
“假话、套话、空话”已成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一种痼疾。这种文风害文,文章中有“假话、套话、空话”就如同眼睛里有了沙子等异物。试问:有谁会喜欢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文章?这种文风也害人,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不利,会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思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苑新语     
《内蒙古教育》2009,(23):58-58
关城晚报:小学语文教材“用美德绑架孩子”? 他们在课堂上说一套,课下说另一套。直到考上大学之后,他们会彻底唾弃自己所说过的。我们不希望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应该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年轻一代与自己的母语,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不要继续肆无忌惮地在母语中掺进自己的意识形态私货!  相似文献   

15.
沈媛 《宁夏教育》2013,(12):55-55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但不一定能律己,把它转化成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要让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可见,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这种现象:一是学生在行为上表现愁眉苦脸、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愿意开口读英语,也不会读英语的现象,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从杨振宁教授的《我的读书生涯》的演讲中吸取经验,从加强朗读教学的意义和朗读教学的方法两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的信息河流之中 ,哪里有阻塞 ,哪里就需要疏导 ,“点拨”是这种疏导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此谈谈课堂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点拨。一、发散点拨模糊发散 ,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来个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争个不可开交 ,这时稍一点拨 ,事半功倍。如教学小数化百分数时 ,我出示了2 .1=?% ,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 ,有的说“等于 2 .1%” ,有的说“等于 2 1%” ,也有的说“等于 2 10 %”。说法一理由是“既然是小数化成百分数 ,我们就应该在 2 .1后面添上百分号” ;说法二理由是“既然是小数化成百分数 ,那么小数点就不能存在了” ;说法三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道德选择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在考试时,学生能对题目创设的道德情境作出正确选择,写出答案,但并不认可这种选择,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源于学生认知上的道德冲突——教材和教师传授的道德知识与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知识不一致。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特性。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道德因素干扰,很多道德问题也随之产生。教师要借助教育的力量,矫正小学生存在的不道德现象,建立起一套适合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