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学,以读促思。读正确,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杜绝方言,如“鞋子”的“鞋”应读“xié”,不读“hái”;发音要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主要是形同义异而异读的字音要加强指导,如“种地”的“种”应读“zhònɡ”不读“zhǒnɡ”)、不…  相似文献   

2.
正一、诵读背诵所谓诵读背诵,也就是通过反复地"读"达到"诵"的目的,是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刻意采用背诵的方法,仅通过反复地读而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诵读背诵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但"读"也是讲究方法的。比如,读一定要专注,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读进文本,读出滋味。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背诵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准字音。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摘     
“朗读”能“轻声”吗?常见一些报刊出现“轻声朗读”或“小声朗读”的说法。这种课堂术语欠科学。《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读”的注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大纲》对“朗读”的要求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可见《大纲》和《词典》对朗读发音的要求注释是统一的——清晰响亮。响亮即(声音)宏大。所以,朗读就必须是大声地读,既“朗读”就不可能是“轻声”。当然介于朗读与默读之间的“轻声读”是朗读向黩读的过渡阶段,不应混为一谈。摘自92.1《小学语文教师》慕宏文  相似文献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阅读能力,要认真进行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可以看作是朗读训练各有侧重的分步要求,同时又必须注意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正确,即要求用普通话朗读,声音清楚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不唱读,使听者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流利,即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正确读出停顿,有节奏,速度适中。有感情地朗读则要求在流利的基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7.
无论什么形式的语文课,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优化语文阅读课中的朗读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读书时间,在读中感悟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相似文献   

8.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读得正确所谓把课文读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读时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它是活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作品艺术的一种再造。通过朗读,不仅可以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在诵读中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其实朗读也一直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项目和方法,早在《礼记·文王世子》中就记有"春诵,夏弦"的读书规定。《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的读,有感情地读。"可见,朗读是阅读中一项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11.
教法一 :以读为主读说结合一、初读全文 ,说大意1 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 ,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 ,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 ,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从图入手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 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 ,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 ,要求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添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句 ,若读错了 ,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 ,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此种方法朗读 ,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一句 ,放低了要求 ,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 ,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3 读…  相似文献   

12.
一、朗读、默读“不分先后主次”是错误的现将《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表述列表如下:学段朗读教育目标默读教育目标(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笔者认为默读是枝叶,朗读是根本;浇树要浇根,根深才能叶茂;学好朗读,默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不应该把朗读要求降低,反而把默读要求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形式花哨、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相似文献   

14.
大纲指出:从一年级,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搞好一年级的朗读教学呢? 一、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读好字音。学生读错字常见这样三种情况:一是读错多音字,如将“小猫种鱼”的“种”(zhong)与“蒲公英的种子”的“种”(zhong)混淆。二是“白字读半边”,如将“鹅”读成“我”、“玩”读成“元”等。三是将普通话的字音读成方言土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以上错误。  相似文献   

15.
当前,越来越多地初中学生站起来朗读时,不敢张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①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朗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②教学中最重要的,培养朗读能力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得正确,也就是要读音正确,不重复字音,不丢漏不添加字词,不读破词和句子。从普通话的角度来要求读准字音,在我们这地区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朗读时会不知不觉地用方言认读。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在不影响正常朗读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正音。学生朗读时丢漏或添加字词,多半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只照着句子的意思顺下去,自己感到很通顺,掉了字加了字也不知道。如学生读“东郭先生大吃一惊,想把猎人叫回来,可是猎人早已走远了。”“早已走远了”读成“已经走远了”,掉了“早”,加了“经”,语句通顺,不对照课文感觉不出来。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可请他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如果还读不对,请他先看一遍然后再读。也有学生连续几次读不正确的,可叫他一个一个字认读,这时候就能发现毛病所在了。假如学生一读错,老师就告诉他掉了什么字,加了什么字,那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他是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新变字音辑录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整理,按新变字音的字在每册课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每个字只列一次,在每册辑录中不重复出现。兹按课本一至六册的顺序示例如下:第一册《这不是一颗流星》拎统读 līn,不读 līng。例:“这只手想干点儿什么呢?还是想再一次拎起她的菜篮?”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应从起始年级起就加以重视。《教学大纲》要求:“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地读……在正确地读的基础上,要求流利地读。再从流利地读到有感情地读。”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大纲》又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一、二年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年级以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个  相似文献   

19.
阅读部分第一课朗读与背诵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或片断。一、朗读。正确地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读,声音明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字句。流利地读要做到:读得通顺流畅,高低快慢要适当,不破句,从容不迫接近说话的速度。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还要求读得有感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儿童要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其语文素质。1-语言文字训练要重视朗读首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要用普通话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第二要训练学生读流利。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字一顿地读,不要每个句子都拖长声音地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他们平常说话的速度。第三要让学生读文、体情、入境。一要注意按句逗停顿;二要注意语调,让学生读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三要注意重音,对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要重读。通过朗读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