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切浅论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汉字注音方法。从东汉中叶到本世纪初,这种注音方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年左右。其间产生的各种字书、韵书乃至有关语言文字的研讨专书、文章,无一不用到反切。因此,认真探究反切的原理、方法,对于人们读懂古代典籍、翻检旧的宇书、韵书,研究和发展汉语音韵学,了解和掌握古今音变规律,实现古音的准确折合,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况且对那些音韵学知识甚少的人说来,破除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初步掌握反切折合成现在普通话读音的方法,也将有着普及的意义。下面,拟就什么是反切,反切的改进,反切的折合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传统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是“绝学”。在大学古反切教学中,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笔者根据古反切的“音和”、“类隔”与现代普通话字音的关系,归纳出比较简便的拼读、熟记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反切的结构,从其构成的紧密程度看,有“音和”、“类隔”两大类型,因此,拼读古反切,主要掌握“音和”反切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院学报》2013,(2):53-53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张渭毅副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发表的《怎样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主办的《语言文字研究》2013年第l期(第86.103页)全文转载,是该期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学报发表的论文被转载,而且转载最长的一篇。  相似文献   

4.
"反切"释略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延用了近两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它较之于古代其他几种注音方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了解反切的起源,学习反切正例的基本方法和反切变例的一些规律,对于更好地使用语文工具书,研读古代文献,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彪 《考试周刊》2011,(45):34-35
作者以音韵学中"喉牙声转"和"古无轻唇音"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谈了音韵学常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五个方面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艰涩的音韵学知识通俗化,融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古文教学中,其收益是明显的,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语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声、韵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出现了古今音有同有异的情况。反映在反切中,有的切语能直接-拼切出准确的今音,有的切语用现代普通话则不能出切,即使能出切,其读音与今音也有差异,甚至相距甚远。我们把古今音相一致的反切叫做反切正例,把古今音不一致的反切叫做反切变例。在《广韵》切语中,反切正例仅占20%,反切变例约占50%,其余的切语无法出切,只能用其它方法考订切语今音。本文重点分析反切变读的规律,以期有助于我们探求切语的今音。  相似文献   

7.
唐守温三十六字母是汉语语音史上一个大发明。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时必须把它学好学透。汉末发明反切也是一个大发明。因为无反切即无韵书。但反切还不是字母,切上字也不是声母。三十六字母虽称字母,也並非拼音文字的字母或声母、辅音,可称汉化的字母,  相似文献   

8.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延用了近两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它较之于古代其他几种注音方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了解反切的起源,学习反切正例的基本方法和反切变例的一些规律,对于更好地使用语文工具书。研读古代文献,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从音韵学角度,试图通过对丁声树编录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古反切的量化研究分析,发现并归纳判定现代汉语中古为入声的字及其规律,从而方便一些没有入声字的方言区对入声字的认识和使用。同时研究入声字对今天人们的诗律应用和对联写作,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运乾研究《切韵》以审音法为主要手段,论《切韵》有51声类,从《切韵》反切用字的规律、切语上下字的相互配合的规则审辨声类,并按切上字分组的趋势归为鸿声、细声两大类,代表了研究《切韵》和古音颇有成就的旧派音韵学派  相似文献   

12.
反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所创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注音方法,在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内,反切一直起着对汉字标音的重要作用,反切作为一种重要的注间方法虽已成为历史,但历史掌握一些反切方法对于阅读古籍和从事汉语史的研究工作来说仍然是有必要的,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要想通过古切语切出今音,必须根据音变规律对反切上下字作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反切”注音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并通过对反切声母、韵母用字的研究,阐明了汉语音节作为汉语语素,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认为,汉语音节作为汉语注音符号,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并不亚逊于西方拼音文字,具有现实的可行价值。对其纵向历史的和横向剖面的研究,是汉语走向拼音化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一》日前由巴蜀书社出版。此书原本是作者给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上课的讲义 ,使用过十年 ,又历经三年修改 ,方成书。全书共十章 ,分别是绪论、反切、等韵 (上 )、等韵 (下 )、《切韵》与中古音、《中原音韵》和北音、上古音、古代汉语方言研究、音韵学的应用、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展望。书后附有作者上古汉语方言论文三篇。此书与已经出版的一些音韵学著作相比 ,有如下特点。 (一 )论述全面 ,涉及了音韵学的各个领域。该书不只对反切、等韵、上古音、《切韵》等知…  相似文献   

15.
上古人名的音韵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姓氏名字协音,是曾经长期盛行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本文就此作一简略的类型分析,并对合音一类详列其例,认为上古人名合音是音韵学史研究中反切源于合音说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反切是一种汉字注音方法,用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字是为交际需要而产生的特殊文字,它采用反切的方法创造而成,形体上用两个整字、整字与偏旁或偏旁与偏旁拼合而成,字音是组成它的字的音的拼合。拼合造形、反切造音是其基本特点。反切字与合文、合形字、合音字有联系也有区别。反切字存在于汉字型文字中,体现出反切不仅仅只是一种注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大师已经远行。大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他的学识博雅、品行端方,而是那一身朴实无华的中山装。我想起,在校读书时,我的一位老师也常穿中山装。老师姓齐,讲授古音韵学,人称齐先生。因为好奇,我把古音韵学作为选修课之一,与我同一想法的人不少,因此上古音韵学时教室几乎满座。齐先生的中山装有些旧,质料也一般,但穿在他身上很合体。齐先生鬓边已见白,鼻梁上架一副深度眼镜,脸上浮着谦和的笑。头一天上课,他走到讲台正中,  相似文献   

18.
丁治民 《家教指南》2011,(1):99-103
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引《说文》反切共九条。通过对九条反切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说文》反切来源不仅有"述",而且有"作",注音时代应在《字林》之后、刘宋之前。  相似文献   

19.
反切与音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切是东汉末年产生的一种汉字注音法,“反”和“切”都是拼合注意的间思,反切注音的基本原量为:反切上字代表切字声母,反切下字代表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产生的时代距今已1800多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汉字读音也在发生变化,而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义各有自己的音变条件,因此,用古反切来拼现代音,许多切语就拼不出被切字的准确读音,甚至切出来的音在今天汉语语音本系中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音韵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近代汉语音韵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如系统归纳法、比勘互证法、内部分析法、反切比较法、透视分离法、系统数量比较法、对音比较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