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伟君 《辅导员》2011,(6):62-6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一文中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实施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常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也大有好处,可谓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一文中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实施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呢?其实,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点.一是词汇,二是写读.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几点做法: 一、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我把它迁移为"需要读的,能够读."初中课本中有关的各类短文篇章都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根据题材,制订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相似文献   

8.
读书贵有疑     
读书贵有疑○永宁县杨和中学徐生永古人读书提倡“审问之”、“慎思之”,就是要人们读书时应质疑、思索;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要人们读书时应有一点怀疑精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从小培养质疑设问的读书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可见,读...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甘肃教育》2008,(17):30-30
习惯是指人行为的自动化,其不需要特别的想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力量。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道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汤素兰 《初中生》2017,(7):28-29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这里说的“读书”是指读书的习惯,而不是我们功利意义上的读书——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 读书是提升自己文化的最佳方式,而中学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精神气质打底的阶段,因此,应该多阅读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滋养心灵的书籍. 比如,读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会让我们思考环境问题;读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礼赞》,你会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是如此博大而深邃,一点不比哲学家差;而法布尔的《昆虫记》,又会把我们带入昆虫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应只停留在如何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上,而要结合阅读教学的个性来思考。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读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教给儿童掌握读书的方法及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这里的习惯是与兴趣、方法和能力紧紧相连的。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经过有目的的“重复与练习”,使它们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短文。其中如何既省时又扎实地完成生字教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意识的控制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习惯完全是后天的产物,跟遗传无关.因此好习惯与坏习惯都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就看自已注意养成哪一种习惯了.坏习惯往往是一个人任惰性发展的结果,而好习惯必定是一个人发奋自励的产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自己一辈子受益,又能对社会有益.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说:“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写东西也一样,不论写个纸条,写封信,写一篇墙报的文章,都要正确、老实、实事求是,不瞎说,不乱说,不糊里糊涂地说.看书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假如不养成好习惯,那就反过来,对个人、社会、工作总有或大或小的害处.”(见《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93页,开明出版社1989年7月版)  相似文献   

15.
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培根就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学习应当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遗憾的是,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我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一些大教育家如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先生对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在一些文章和讲话里,多次强调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指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这些论述很精辟、很深刻,一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这些论述没有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认真贯彻.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目前在我国对“学习习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缺乏深刻的理论思维.这一状况应该改变.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现在,我们进一步要问:“习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它的本质是什么?研究它有什么意义?它有哪些特征,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怎样?以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科学地、有序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推动素质教育是大有裨益的.(一)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手段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从学习习惯这一角度对素质教育进行探索,则更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与习惯     
某日与研究生谈读书。有研究生问我读书有什么经验、心得。我说了一句话十个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我这里说的“好习惯”不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他(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因而用不着再说;我所说的“好习惯”,是指在读书过  相似文献   

18.
说到习惯,有好习惯,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的影响决不能低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学习读书的活动,就有一个培养学习习惯的问题。低年级教师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读书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习惯,一旦形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要纠正就难了。所以,我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抓起。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越早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20.
沈福洁 《山东教育》2008,(12):50-5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社交习惯和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