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国民间舞的内节律为切入点,从人身心节律的内在冲动和人文表达出发,论述了它对民间舞的源起以及延展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有着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基因的复制性,它触动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枢的同时,有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而且在身心与艺术合一的内外节律中构成我国民间舞艺术的灵魂,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把自己对时代生活的感受融入表演艺术之中的舞蹈艺术形式。民间舞本身所独有的特色是其生命的源和根。因此,在民间舞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关注民间舞的原生态问题,赋予民间舞原生态的文化元素以新的内涵,使民间舞的原创文化因素不断得以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舞蹈学院元素教学法的提出,"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片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式.但是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对民间舞教学的定义各持己见.文章认为,普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要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其次要构建复合的教学体系,再次要优化模糊教学语言,最后要注重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一、高师中国民间舞教学课型的现状分析1.课程配备不符合专业发展的需求,课型单一。舞蹈作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可以充分体现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培养个体的创造性。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民间舞教学仍然建立在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过程为“基本功训练—元素短句训练—组合训练”。这一僵化的教学模式所反映出来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2.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高师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示范法,即教师面对学生讲授应如何进行元素练习,应如何掌握各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特点等内容。这样的过程通常是练习、讲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改变,因此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基础。在中国民间舞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特别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不只是学技术、技巧,还要力图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准确表达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内涵的方法。然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是只重技能的训练,而忽略...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无论是艺术中专亦或是高校舞蹈专业,中国舞蹈表演专业的民族民间舞教材中,汉族民间舞的学习与训练始终是民间舞教学乃至整个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几乎每一年的舞蹈实践课都要求必须有汉族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内容,汉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与训练,与舞蹈专业的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息息相关,是检验每一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与成果的重要课程,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者,肩负着将汉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本文从汉族民间舞的教学出发,探寻人物表演方面的训练意义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国民间舞蹈教育却是从20世纪中叶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由文化部等部门组织了民间舞蹈集成等有代表性的工作,为民间舞蹈教育的发展筑就了平台。从此,民间舞蹈走进校园,成为专业舞蹈教育的一部分。同其他舞蹈教学一样,民间舞在教学实践中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教学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教学运用民俗文化的学习、讨论、研究,舞蹈动态的剖析,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培养,民间生活的体验,田野观摩等教学方法,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民间舞课堂教学活动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教学的规范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民间舞蹈最先在人类劳动中产生,它由人民群众自由创作自由表演,它是一种表达了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精神面貌的舞蹈活动,被认为是最原生态的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当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也是舞蹈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在高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课程,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舞蹈艺术,还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然而,有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开展并没有很好地将民间舞蹈的精髓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教学方法存在众多缺陷,比较呆板单一。通过研究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研究舞蹈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此对理论提出相关建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民间舞教学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了解、掌握并继承和弘扬祖国民族舞蹈艺术,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我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式广泛多样,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及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与本色、教学目的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在普通高校开设"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实践"选修课的构想,提出"观—习—练—演"的实践模式。该课程模式强调"先文后舞"与"先进入文化情境、后进行舞蹈演练",提倡"用身体展开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体悟与实践,并在习得过程中逐渐实现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价值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获得",试图为研究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如何在普通高校实现"高校普泛传播"提供见解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最常见的传播载体,具有传承性、大众性、娱乐性、民族性等突出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系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之关系,教学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持和升华。基于此,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要注重甄选适宜的教材,客观地剖析教材,多元地开展教学,以此促进舞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今二十一世纪,虽然民间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得不常依赖于其它艺术形式苟存。而现代舞却以它独特的个性魅力、以及强烈的写意性独树一帜。若民间舞的编创者以强烈的现代意识,将现代舞的元素、精神融会贯通,合理加以借鉴,作品将更能激起舞者的心灵、观赏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乐舞自古就有雅俗的区分。本文以唐代三大乐舞介绍入手,逐步探讨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之间的关系。得出:雅俗乐舞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依托的关系,受政治、社会、文化氛围影响而转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而且人口的数量非常多,包含了56各民族,历经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蹉跎,它慢慢的积累了大量的文化,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对于我国的56各民族来说,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不仅相同,而民族的民间舞蹈充分表达了56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民族民间舞的情感表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乐为舞之魂"。音乐与舞蹈虽然是两种艺术形式,但舞蹈与音乐却神韵相通。音乐伴奏可以有效的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使舞蹈充满艺术气息和活力。尤其是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钢琴伴奏,能够更加丰富舞蹈的内涵,使音乐与舞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整个舞蹈体系中,蒙古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在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肩类训练、臂腕训练和马步训练是蒙古族舞蹈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舞蹈课堂,有效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笔者主要以蒙古族舞课堂教学为例,探究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朝鲜民族是指朝鲜半岛地区的朝鲜与韩国、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以及世界各地的朝鲜民族族群;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又分为: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宫廷舞蹈、教坊舞蹈。本文依据同属朝鲜民族文化脉络下,不同三个地区的舞蹈动作审美特征为分析研究背景,试图探索以传统舞蹈为基础的动作设计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舞蹈的重要特征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人类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进行社会生活,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所以民间舞蹈的艺术形象总是融合在情感之中的。情感沉积于民间舞之中,一旦失去了"情",就感染不了观众,"情"是民间舞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在民间舞教育教学中的"根"。  相似文献   

19.
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经历史的长河冲刷涤荡依然在泠泠作响,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其重要的内容,它以其优美的艺术造型、活泼生动的表演和欢乐轻松的气氛而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如何把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很好的应用,还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