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每年有几百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招聘市场摩肩接踵的时候,一个人数更为庞大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却一向被人们忽视。在招聘经理的桌上,一摞摞名牌高校毕业生的简历让他们的眼睛多少有点“审美疲劳”,而那些从人缝里塞进来的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简历与此相比实在显得太“渺小”了。江西某民办高校餐饮专业毕业生小刘在求职时曾遇到用人单位连简历都不屑一看的情况,在多次招聘会求职未果的情况下,最终被学校推荐到某酒店当服务员。据了解许多民办高校毕业生所在的岗位几乎都很低,许多人都在一线干粗活,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在普通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市场,普通高校毕业生依然挤压着民办生们本已狭小的求职空间。面对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民办生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2.
焦玉国是做大事的人.他所在的华旗资讯位于海淀硅谷电脑城15层,是一家正在走向国际化的知名IT公司,今年28岁的他担任着公司嘉年华事业部经理,手下只有7个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的员工,但他的事业部2003年实现的销售目标是1.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宽敞明亮,红木家俱、真皮沙发、宽带电脑,一切都那么现代化,谁能想像这一切属于我,一个从乡下来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2003,(32):23-24
对于成功走过“黑色七月”的学生,人们习惯美其名日“幸运儿”,因为无论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这都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然而,幸运的毕竟只是“千军万马”中的少数而已,大多数人还是要面临新的选择。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的激烈竞争,促使人们逐步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也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5.
这里,四名成功者向你讲述他们自己的创业故事。他们都曾经是职校的学子.他们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听一听他们的创业体会,。读一读他们的创业历程,想一想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许,我们年轻的心中会升腾起更多的美好向往,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把今天的创业梦付诸行动.在不远的未来,也成为一个成功者。  相似文献   

6.
7.
每一次开业都伴随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每一次开业都伴随着难以想像的困难。不论是开办工厂,还是建立公司,不论是筹备一个大的商场,还是开张一个不起眼的小店,我们都在向着心中的理想进发。  相似文献   

8.
9.
陶晓莺从没谈过"三替"公司名称的来历,但是所有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马上会联想到王朔小说<顽主>中的那家"三T"公司.三个玩世不恭的"顽主",以"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为旗号,为了"好玩"而非常投入地瞎折腾,公司的经营和结局自然就变成了聊博一笑的闹剧.  相似文献   

10.
“瞧,那个高楼就是我们公司!”顺着婧手指的方面,是一栋二十多层的现代化大楼,它位于杭州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武林广场,进进出出那个大楼的,都是一些打着西装领带、穿着鲜艳整齐的白领。婧的语气中颇有一股自豪的味道,但是婧有自豪的理由,就在半年前,她只是一名刚从民办大学毕业的中专生,对于自己的明天非常迷茫,如今,她成了这里的一员。婧是浙江树人大学的最后一届中专毕业生。初中毕业那会儿,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加上自己的学习成绩只能上普通高中,上不了重点,婧决定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改读中专。当时她对树人大学的认识仅仅来自于那份招生…  相似文献   

11.
迪斯尼夫妇原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极为贫困。有一次,他们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可怜他们夫妇俩无处安身,只得提着行李箱来到公园,相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思索如何解决摆脱贫困、找到一个安身之处这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愁苦之中,他们看到从他们带来的行李箱里,突然伸出  相似文献   

12.
徐青 《职业技术》2004,(5):38-39
那一夜,我从一座城市走到另一座城市.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我正在一所职业中专读书,读的是电子专业.我之所以能读书,完全是父亲努力支撑的结果.因为,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正如父亲所说,如果我是生活在别的同样的家境中,肯定是读不起了.这是我知道的.早几年,父亲靠搞运输成了村里的首富.但不久,父亲的车子出事了,撞了人.为了赔偿受害者,父亲把车子卖了,此外还借了好几万块钱的债.家里也顿时由小康堕入了困境之中.其时,我刚初中毕业,妹妹读初二.家里供不起两人读书了.懂事的妹妹二话没说,就跟村里人出去打工了,那时她还不满1 5岁.但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为了贴补家用,妹妹怀着对书本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地走上了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关耳 《职业技术》2006,(16):1-1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个朋友的孩子小雨大学毕业了,可愁坏了他们一家子。从大四一开始,就全家总动员,七姑八姨齐上阵,老乡同事全搜索地为小雨找工作却一无所获。一句话:“高不成,低不就”。开过了学校送别会,小雨乐呵呵地回来了,撂下一句话:“找工作这么难,还不如我自己创业呢!七八个同学,每人万八千块钱,攒个小公司”。朋友霎时云开雾散,与其拿出三万两万的去找人求职还真不如给自己投点资呢!“小雨们”说干就干。首先,几个人分了工:有负责办理有关证照手续的;有负责办公室装修,购置办公用品的;有负责与写字楼协商租用场地事宜的。几个人忙里…  相似文献   

14.
在这张扬个性的年代,缺的永远不是时尚与另类,而是发现它的眼睛。有时一个新鲜创意,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我出生在山东济南。2000年从省内一家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去了广州。我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到一份平面设计工作,可那家老板却是个无耻色狼.为了维护尊严.我毅然放弃高薪辞职了。  相似文献   

15.
慕雁  阿森  佚名 《职业技术》2005,(7):39-40
这是两条各不相同的创业之路,但其中蕴含的深度创业智慧让人深思.有时走在人生这条宽阔大道,换个视角、换个思维,就会发现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主人公的创业发家史各不相同,但都是喜剧结局,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大千世界里,只要开动智慧就会无往不前.  相似文献   

16.
走过7月,就走过了毕业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部分毕业生基本上都已"名花有主"--工作都落实了.还有那么一小部分毕业生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不知道自己将来究竟要"花落谁家",他们都发出了"就业咋就这么难"的深深慨叹.校园里的师弟师妹们也隐隐地感到就业这个重压,为此也有些犯愁了.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豫东一个叫太康的小城1998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进了深圳帝苑房地产公司做业务员半个月的突击培训结束后,我正式上岗了,任务就是去外面“扫楼”,然后把收集来的名片交给经理捡查。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结束的数千大学生参与的“易趣杯”首届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使大学生网上创业的风潮更加引人注目。记采访了策划此活动的该网站首席财务官郑锡贵。以下是郑锡贵的自述。  相似文献   

19.
偶然的机会让她发现了商机 陈梅1980年出生于湖北谷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00年高中毕业,凭她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入襄樊大学之类的学校,但由于父亲经常看报说现在上大学还不如学门技术,她便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去了武汉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平面广告设计.  相似文献   

20.
Beyond Myself     
程小芳 《成长》2005,(2):46-49
2004年的夏天,和往年一样,北京的温度依然居高不下。我的心情却随着创业失败,找工作奔波于各大人才市场累累碰壁和气温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字:冷。一次又一次地在901路公共汽车上往返于学校和人才市场,我认识这路车的每一个售票员。每交出一份简历,我都有一丝兴奋,可是雀跃之后,只有无声无息的等待。直到我终于收到了一封去面试实习记者的信,之后的4个月.我才能够好好地静下心来回想那过去的1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