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青少年心理需求在网络交际中的反映,是社会思潮、网络特点和“青少年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点表现为:兼容性、不稳定性、简约性、形象性、非规范性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心理归因分析主要有自我意识、性意识、丰富的想象和从众心理等几个方面。规范网络语言的根本在于重视青少年心理需求研究,营造满足正当需求和引导不正当需求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吴媛威 《科教文汇》2011,(23):145-145,187
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大量英语借词杂糅其中。本文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的相关理论入手,结合网络词语的特点,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构成方式与使用现状,探讨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姜胜洪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4-107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以2009年度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舆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应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ATM网与以太网两种网络技术的网络协议与网络传输的差异,以及在数字网络语言教学系统构建中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网合一"的构建数字网络语言教学系统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郭宗娟 《科教文汇》2013,(35):54-55
本文用语域理论分析网络语境中的言语交际,指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从网络的特殊语域,即语场、语旨、语式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及其混合的主要类型,并阐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中全民交流的语言,属于社会共同语语汇系统中的一般语汇。文章通过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趋势的分析,提出网络流行语言进入公众生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盲目地以对错而论,应当对它报以宽容态度,取其精髓。  相似文献   

7.
肖婉琴 《科教文汇》2010,(31):183-184
"留守大学生"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特殊群体,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更易产生不良心理倾向和问题,主要是由其独特的"留守儿童"经历所面临的社会支持网络残缺、客观社会支持不平衡和社会支持主观感知度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加强"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修复和完善其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社会支持主观感知度,培养其参与意识,提升其自信心等方面入手,矫正其不良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敬科 《内江科技》2014,(2):110+143-110,143
<正>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今网络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同时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本文针对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初步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构成与特点。一、定义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友之间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用键盘输入来完成。基于需要快速输入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要快速、方便、容易沟通。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要表达的意思。二、网络语言的构成网络新技术的兴起及网络交际媒介的  相似文献   

9.
陈倩 《科协论坛》2007,(5):176-177
网络语言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人际交流的一种文本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由于特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其语言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异,产生了不同于常规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变体。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不同层次和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并流行的新兴语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为探究网络语言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张波 《科教文汇》2012,(25):87-87,93
在人人都有麦兜风的"微时代",由网民填词造句的各种语体正以集体喷发的态势,成为网络语文的强势形态。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和大众心理的一面镜子,流行语则是镜面中折射率最强的一个点,通过对流行语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深入地了解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观念心态,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扬 《情报探索》2014,(3):14-16
分析了重大事件的形成机理,提出“结构问题”“偶发事件”和“情境条件”三者构成了重大事件酝酿、形成和爆发的三角触发模型,因此应当建立由“决策风险监测”“异态信息监测”和“社会心理监测”的三角维稳模型,以对危害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各类警源进行及时监控、预警和调解,保证社会系统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语言理解心理学在短文本分类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文本分类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大规模语料基础上的特征选择或分类器算法的研究。本文是建立在训练样本少且样本长度短的基础上,根据人脑对自然语言理解的心理学原理"人们总是根据已知的最熟悉的、最典型的例子进行判断,只有在该方法不奏效的时候才使用频率这一概念,并且使用的是十分简单的频率"从该角度进行短文本分类的实证研究。以心理学中的"熟悉原理"、"典型原理"等为模型建立特殊词库和典型案例词库,改进了传统文本分类的实验步骤,同时提出了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熊欣欢  张成文 《科教文汇》2013,(29):106-109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符号,同时社会文化背景在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旨在有机结合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三大要素,以便立体地阐述《鸡舍华人》华裔身份的社会性构成,发现语言受社会文化和使用者社会地位的制约和限制,并形成其所特有的语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陈莎莎 《科教文汇》2014,(14):167-168
语感问题自夏丏尊先生于1924年提出以来,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能令所有人信服,同时也没有一套具体的、能推而广之的语感教学的方法。语感的定义无需纠结于复杂的、甚至是尚无定论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根据"属+种差"的定义公式,语感就是人类对语言的直觉。另外,语感教学不能浮于表面,要将听说读写看的大方法与实际教学具体结合。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理解脑、心智和行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便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影响着心理学。从研究主题来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感知觉与意识、注意、学习和记忆、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认知以及奖励和决策等。认知心理学对人类了解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对认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颇为重视并寄予厚望,近几十年来先后部署了围绕脑、行为、心智的长期规划,多个与认知心理学相关的问题也被列为前沿科学问题。我国研究机构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希望在今后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小蓉 《科教文汇》2012,(23):86-86,90
本文试从"立人"思想、"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反思"的教育思想几方面来论述儒学思想可以与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地结合,从而让语文这门课真正体现出"人文"学科的特点,并且更加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钟颖 《科教文汇》2013,(4):176-177
家庭是一个系统、特定、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塑造的内在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极其重大,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每个大学生都渴望获得友谊,感受友情,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90后”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惑,着重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宋翔 《科教文汇》2013,(5):117-1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各种与之相应的网络用语。日语也不例外,大量起源于网络的新词,不断涌入固有的语言系统,演变为现代日语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日语中源自网络传播与网络交流层面的各种“网络语言”.分析其构成类型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