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长生 《科教文汇》2009,(5):273-274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在世界雕塑史上,中国古代雕塑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意象造型为主的中国古代雕塑,特别注重其线条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对汉代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古代雕塑线条的特点。有意味的线条是中国古代雕塑同西方雕塑的主要区别之一。浪漫写意的汉代雕塑代表了我国雕塑史上写意的高峰,汉代雕塑的线条天然、粗犷、拙朴、灵动、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中国古代写意雕塑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廖欣 《科教文汇》2008,(7):177-179
汉代是我国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在此期间,民间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央设立了乐府,专门管理俗乐,从各地广泛采集民间歌舞以备宴享之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宫廷乐舞不断更新的问题,大大推动了舞蹈的发展。而一些标志性的舞蹈,体现了汉代国家的规模和气象,国力的强大和繁荣,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物中的精华,它形象地、生动地、具体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再现了汉代社会的面貌,为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填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汉代画像石(石刻画像)主要出于汉画像墓内,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一般称为“汉画像石墓”,它的时代大体从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最早从图像著录开始,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发展,我国金石学家开始注意收集汉代石刻文字与图像。南宋洪适《隶续》记录武氏墓碑石刻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向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形式多样也其一大特点,作为古代建筑文化中的代表"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精品,而且,已知阙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为悠久仿木结构建筑遗迹,在其盛行于我国汉晋时代,所以又有"汉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渠县的汉阙文化的研究,能够帮助现代人们了解当时的雕塑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汉阙文化不仅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更是世界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5.
王蜜 《科学与文化》2006,(11):18-18
《九章算术》作为周秦至汉代中国数学发展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是我国古代以算筹为计算工具及独具特色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九章算术》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如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有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特点,不仅仅在文化上面,更是在建筑上面可以说建筑额风格是对于文化的一种外在的表现。而阙作为汉代建筑中最为典型的建筑风格之一,经常被用来装饰宫殿、陵墓还有祠庙,以此来表达一种尊严的特点。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汉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汉阙所向我们传达出来的文化特性不仅仅是当时文化的一种衍生,对于当代的文化以及建筑风格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的,为当代的建筑回归自然,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风格还是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古代律实践与法律文化当中,家长权、家长制以及家长观念对现代社会影响甚深。与西方"亲权"制度不同,家长权乃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特有的一种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它反映了中国伦理特有的"差序格局"[1]。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法所蕴含了何种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乃至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概因家长权不仅是古代中国家族关系中的核心伦理概念,更是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家长权与皇权)紧密的结合之事实写照。我国古代家长权确立于汉代,后随法律儒家化而逐步加强。理解和反思中国古代家长权之构成及其中法理,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家庭的伦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么具体地讲则应是中国西部的世纪。因为,我国西部地区,以及同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古通道,在促成这个“中国人的世纪”到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丝绸之路”,指经我国古代的长安——甘肃的河西走廓——新疆南部和北部而到达古波斯和中亚细亚的陆地通道。兴于汉代,繁荣于唐宋,历经数百年。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放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古代中国的一切先进技术,几乎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而传播于世界的,同时西方、外界所有精华的东西也基本上是通过这个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大师粱思成曾说过:"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粱思成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为解读中华古代建筑艺术的奥秘,"曾历经坎坷而终身不渝,虽身陷罹难但至死无悔",造就了他可歌可泣的悲喜人生。粱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  相似文献   

10.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3):41-42
正汉代的双休日制早在汉代,中国就实行了"五天工作制"。唐代张守义《正义》中有记载:"汉官五日一假洗浴也。"我国古代把休假叫作"休沐"、"洗沐"、"洗浴"等。《汉书》上明白记有:"朝奉五日"。还有规定,官员  相似文献   

11.
梁杰亮 《科教文汇》2013,(26):47-47,49
在世界建筑领域,古建筑的艺术成就与科学价值极高,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古建筑行业也进入一个发展黄金期,但是人才短缺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古代西域借词形式灵活,內容丰富,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古代西域借词不仅是我国古代民族友好交往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也对今天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传承古西域文明的重要地域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新疆一带,必将迎来经济文化发展的飞跃,这和古代西域借词所揭示的意义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发愤著书——浅论中国古代作家创作发生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敏  姜磊 《科教文汇》2012,(10):67-68
作家产生创作的原因很多,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代作家创作的发生进行了具体阐述,在他之后的文人对"发愤著书"的继承和发展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胡晓燕 《科教文汇》2011,(13):86-87
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艺术文化的重要渠道。彩绘装饰图案由于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力依赖于华夏民族、白族的深层心理定势,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本文从象征、比喻、谐音、双关、组合等表现技巧的角度分析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图案造型与立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陕西之于中华版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之就有"秦州自古帝王州"之谓。这不仅是说政治、军事之地理优势,而且指涵盖了更为深广的历史文化精神层面。因而中国历史周、秦、汉、唐,及近代延安属于强大王朝,无不应天顺民开创了几代盛世太平,由此聚拢了华夏民族鼎立于东方之林的国运气脉,奠定了秦地地缘上风善水之文化优势和民族精神根脉。这就是,秦地——中华版图之重;秦地——民族文化之魂;秦地——共和国精神之脉。对此予以深层文化认知,有助于秦地秦人秉承历史文化精神大气,提升区域民众的学养和素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布置格局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古建筑保护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防火涂料的类别和阻燃机理,探索了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节奏,先秦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道,强调立德的要求;汉唐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君,强调立功的要求;明清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天下,以立言的形式强调变革的要求.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精神驱力.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涛 《科教文汇》2014,(31):219-220
古籍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古籍保护方式,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贵州中文古籍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主要依据。本文着重对贵州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其有效推进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我国多元化、多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来说,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芮瑄  王娣 《科教文汇》2020,(10):169-170
在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使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发行的“交子”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清光绪年间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实现了古代货币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刘二苓 《科教文汇》2013,(4):189-189,200
刘明阳为近现代天津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明刻罕传史料书为收藏重点,是近现代夫妇藏书家的典范,目前所得知的刘氏藏书下限为民国二十五(1936)年。随着古籍普查的逐步深入,刘氏藏书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将对津冀地区藏书史的研究添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