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俊  李执勇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64-166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通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6):19-23
选用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FGT指数测算了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的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贫困减缓效应,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民族八省区的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有了很大的缓解;其次,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贫困减缓效应,但短期内其对贫困减缓起抑制作用;再次,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的"涓滴效应"处于扩大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致贫的主要因素,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贫困减缓效应;最后,提出民族地区城镇居民贫困减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困或者短期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缓解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会展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指出内蒙古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是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内蒙古逐步改变资源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农村的贫困人口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了应对民族地区农村在转型期贫困现象及其贫困人口的新变化,以贫困及贫困人口的认识为逻辑起点,本文在恩施州个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理性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的农村贫困可划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发展型贫困"三种基本类型,从而为民族地区转型农村的扶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X乡教师和家长的调查,从社会、学校、民族文化等视觉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教师住房、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拓宽专业成长、做好社会宣传工作,转变婚育观念等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为例,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城乡收入差距、预期收入、城镇失业率等数量因素,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影响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得出农业技术对劳动力转移有正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预期收入、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阐述社会保障的含义出发,分析了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地理区位、法律制度和文化意识等因素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并从加大对民族地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参保意识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底瑜 《中国软科学》2005,(10):42-50
在新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主导型”扶贫方式向“市场主导型”扶贫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个体赋权参与发展战略”转变。因此,笔者相信,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然从对贫困对象个体救济的“救济式扶贫”,经由对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开发式扶贫”,再向赋权贫困对象个体主动参与反贫困的“赋权参与式扶贫”的方向转变,“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战略应该成为新时期反贫困的主流方案。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的推行“巴中新村”建设模式就是“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方式在旧的反贫困战略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X乡教师和家长的调查,从社会、学校、民族文化等视觉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教师住房、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拓宽专业成长、做好社会宣传工作,转变婚育观念等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金俊海 《科协论坛》2007,(3):153-154
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模式,需要探索、创新。本文就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作出了一些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以后民族地区农村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人力资源即教师是幼儿园的核心,教师包括专人教师、保育人员、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研究主要调查了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平均师幼比、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幼儿教师的工作年限及幼儿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初、高中升学率不高,职业教育面临丰富的生源,但却存在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如何吸引两后生进八职业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地维持生计,是当前值得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永振  徐虹  王其格 《软科学》2014,(4):98-101,106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发展为例,指出民族地区需要转变对旅游业这种传统服务业的认知,加快其现代化发展,构筑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达到大力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定  杨振山 《资源科学》2021,43(2):293-303
生态贫困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生态环境与贫困作用机制、支撑巩固减贫成果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高寒地区的生态贫困评价和影响因素探索较少.本文以藏北深度贫困区色林错地区为例,构建生态贫困评价体系,将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MATEL方法相结合,对该地区生态贫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色林错地区各乡...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提高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意义;构建了民族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IPO模型,提出了构建相关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最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其2000-2009年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寻找了影响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认为:为提高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今后的民族科技工作应该建立和完善其科技投入体制,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0.
田米香 《大众科技》2014,(6):258-261
社会转型、高校扩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年凸显。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身处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显得更加脆弱,在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更容易陷入多种困境。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找出其就业竞争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从而为民族地区贫困大学摆脱就业困境、顺利就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