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说到底是一个实践过程,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巧性训练,这种技巧仅仅靠理论知识讲述是很难把握的,另外由于学生自身嗓音条件各不相同,性格、气质各异,领悟力和把握作品能力参差不齐,在演唱方法、语言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所以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教育观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本文针对职专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技巧及训练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们的声乐演唱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晰  刘娜 《内江科技》2008,29(5):166-167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应该教会学生细致的分析和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养成长期聆听歌唱家录音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演唱时加强和钢琴伴奏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只有融入情感元素,才能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具体途径和作用,希望能够对提高职教幼师声乐教学的效果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以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原创力声乐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表演能力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龙掘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原创力,使学生能够再创造出更优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它有独特的规律和一整套歌唱方法,要想具有较强的演唱技巧,必须靠科学方法。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是歌唱是否成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十分的重视,学生演唱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演唱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我国美声教学领域中逐渐引入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美声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掌握外语,帮助他们将外文歌曲演唱的更为纯正和地道,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学生将外国声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诠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本文将主要从以上几方面探讨在美声教学领域中运用双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文拟就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按科学的心理方法展开声乐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首先,进行心理调控,其次,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以及发声训练时学生在声乐领域有更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9.
刘伟 《内江科技》2007,28(5):38-38,60
声乐教学是一种感情教学.声乐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演唱心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声乐表演是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情感。声乐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演唱把作曲家的乐谱变成实际演唱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阐述了二度创作的几个方面,对我们演绎声乐作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燕 《科教文汇》2012,(4):143-144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不仅要提高演唱的技能技巧,更要加强对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从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歌唱心理与声乐学习、演唱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歌曲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第二部分的演唱处理、《昭君出塞》第三部分的演唱诠释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刘淑梅 《科教文汇》2009,(23):148-148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健康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分析,对这首作品歌词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作品演唱时在发声吐字、气息力度、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剖析与阐述,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对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声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绚 《科教文汇》2010,(5):129-130
高师的声乐教学应从师范性入手,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以及更高水平的发声技能技巧,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声乐演唱实践机会,来提高综合表演能力;其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论及声乐教学法等知识的传授,并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声乐教学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创造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决断。这样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才能得到锻炼。一个人只有全面具备这些思维品质,才能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声乐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歌唱者的心理品质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的技术发挥及情感表达。在幼师生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幼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对歌唱技巧的提高和培养阳光型幼儿教师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声乐课教学中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李华东 《科教文汇》2008,(33):187-187
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演唱。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演唱好歌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想象歌曲的意境、活用各种音色、妙用一个“渐”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但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的现象。有许多声乐教育家都提出疑问并给予论述。高师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一是培养目标不同。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强调学生演唱与表演的专业性,是属于“精、尖”人才。而高师声乐教学目的是培养既具有演唱能力,又具有教学能力的人才,是专业性与师范性并重,是“通”才;二是学生声乐演…  相似文献   

20.
韩瑜 《科技风》2011,(23):242
声乐教学应该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基础和速成,能力和素养培养,重视艺术与思想的统一。声乐教学的培养要重视声乐技术素质提高,形成声乐素质,演唱素质,思想素质等,全面拓展与提升声乐教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