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人格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内部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关于人的所有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处于基础性的位置。经过100多年曲折的发展,人格心理学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和繁荣时期。近20年来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在大量介绍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始着手研究中国人的人格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人格与创造力、人格与人员选拔及安置、人格与贪腐行为、人格与暴力犯罪、人格与疾病以及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建构问题。鉴于人格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其在社会进步中所能做出的重要贡献,建议未来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应从研究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2.
科学划界标准问题一直是科学发展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心理学的科学划界问题也是心理学史上见仁见智的问题。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心理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至今学界中流行着心理学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边缘科学观、文化观、超科学观、另类科学观等各个观点。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不同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在历史演变和沉淀中,形成了两种特质各异的文化基因——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本文以文化基因为切入点,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剖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形成背景,从两者的传承、演变、碰撞到交互、突变、融合的过程,对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反映了现实和本质,技术凝聚着技巧和知识。回望19世纪的西方,自然科学获得独立,发展态势"高歌猛进"。在"科学的世纪",西方科学领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技术发明数量空前增长,理论发展与技术革新相互激发,进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体系,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态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观。西方科学文化崇尚真理至上,西方科学精神本质是真理至上的精神,一种为了求知的兴趣和热情而探索真理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不断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晚明时期古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史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方法论的演化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几乎都伴随有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而研究方法论的每次发展又总是使人类对客观规律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化一步。科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就是在新旧方法论的更迭和进化中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由于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对于心理科学的实践有着决定性意义,因而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进行回顾、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商务印书馆本套科学史译丛,内容涵盖西方神秘学、炼金术史、科学思想史、经典物理科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及西方科学的起源等问题。译者张卜天教授通过引介西方经典著作,向学界展示西方科学的发展及其思想背景,令人们对西方政治、社会、文化、伦理角度的现代性产生反思,从而扩展了学术视野,促进搭建起科学史研究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西方管理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包括中西方心理学发展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在中西方文化底蕴,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西方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9.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心理特征、行为规律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较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正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科学问题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从作业者的认知操作与工作绩效,情境意识、心理负荷与自动化,以及人机交互这三个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对其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展及其在工业产品设计与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未来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心理特征、行为规律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较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正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科学问题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从作业者的认知操作与工作绩效,情境意识、心理负荷与自动化,以及人机交互这三个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对其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展及其在工业产品设计与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未来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伊犁马文化科学实践转向为案例,以科学、真理与民主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农牧民的民生改善为价值取向,探索以伊犁马改良为动因的马业和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的马文化发展的科学实践哲学两个方面。以科学实践哲学理论指导新疆马文化产业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取得创新成果,以期对中国西部马产业和马文化产业产生一般规律性的、科学实践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员工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共同渊源于个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制度框架中。员工心理契约“个性”与企业文化“共性”的良性互动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孕育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心理契约.必须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作为集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为企业提供了行为的框架、准则和价值体系,使员工的行为自觉遵守基于文化认知的“心理约定”,  相似文献   

13.
陈士奇 《科教文汇》2013,(22):185-186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进行研究,探讨了三宝(或"德"、"朴"、"道")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区别于传统的西方心理健康体系的研究,突出东方文化中的和合的心理思想观。三宝的个体心理健康观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适应现时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及心理层面的振兴,离不开系统的社会心理建设,需要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智力支持。文章阐明了乡村振兴对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性需求,分析了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1)将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2)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3)把乡村社会心理服务有机嵌入乡村社会治理;(4)加强农村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相关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新颖  黎藜 《大众科技》2013,(10):112-113,35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也开始遍及许多领域,它的许多思想对于学生工作都有借鉴意义。独立学院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以往的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有区别,通过调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点和积极心理品质,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到学生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陈治中 《科教文汇》2014,(32):120-121
罗伯特·沃克是当今活跃在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沃克是少数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学者。沃克认为,流行音乐不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土著黑人的音乐,而非西方的欧洲传统。流行音乐根本上与文化的历史、心理学、情感状态分离了,它的发展脱离了西方音乐2500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