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有效专利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三项分解指标,即有效专利数量、专利寿命和有效率.在专利维持模型和指标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效专利指标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框架,旨在推广有效专利指标,丰富和拓展有效专利指标体系,便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我国有效专利的发展状况,以引起学术界特别是知识产权领域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战场—知识产权。公司中"知识产权文化"的建立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最明显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技术交易越来越频繁时,专利拍卖市场促成了大量专利的购买和出售。由于专利拍卖价格的数据不受评估方法影响,代表了专利权的真实市场价值,因此本文探讨了拍卖环境下决定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希望对专利价值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权利要求是专利制度中最重要的要素。专利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权利要求的限定可以具有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一项权利要求本身的保护范围,更多的是体现广度即其保护范围有多宽、多广;而一项专利或其申请中权利要求数量的多少则更多的是从深度这一维度对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强化,即一项专利及其申请中撰写多少权利要求,实际上是申请人在深度这一维度上进行策略性布局的体现。对此,以专利数据库中具备权利要求数量的中国发明专利及其申请样本为例,本文对国内外申请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数量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PatSnap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搜集1985—2019年国内外农业专利数据,从农业专利申请数量、受理数量、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专利被引用数量、专利价值、权利要求数、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等不同维度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专利数量与质量,对中国农业专利的优势领域及发展短板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中国农业专利数量呈指数式增长,远超其他国家;在质量上,中国农业专利存在高质量专利比例偏低、处于顶尖水平的专利数量不足、缺乏具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先申请(专利权)人、热门技术领域布局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领域战略布局、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完善专利质量制度体系对提升中国农业专利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2020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中的专利数据展开分析.《2020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我国专利申请总数和授权总数均位列世界第一.但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海外专利申请量还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海外专利布局区域不平衡,我国申请人有效专利流失严重,平均使用年限偏低.为此,我国应加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省创新资源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指标与部分省(区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云南在规模指标、速度指标方面优势明显,而在反映强度、质量的结构指标和相对指标等方面相对不足。云南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仍需依靠持续积累和长期投入,量的变化终究会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影响专利价值评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专利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等,在进行专利价值评估时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一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适当的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专利内在价值指标,是确保专利价值评估科学性的关键。考虑指标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专利内在价值指标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一套实用性强的指标体系,并分别介绍了各个指标含义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8.
专利价值评价指标概述及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价值法相比,专利价值指标评价方法由于其可以对专利本身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客观且具有国际可比性,因此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存在的不足是对这些指标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研究不够。本文在分析不区分专利指标层次性所带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利指标的层次结构。这一层次划分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和相关关系,使专利评价更准确、更切合实际。最后,本文分析了专利价值指标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家技术力量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从专利数量到专利引用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将专利引用引入技术力量比较的指标中,建立了国家或区域技术力量指标。运用数据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技术力量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日本专利战实践看我国企业的专利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专利机构的建立;企业的竞争能力;专利流通市场体系;专利技术情报工作;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专利技术的引进、开发与输出;专利制度和专利战略的运用七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利技术运用及专利战略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专利价值评价指标概述及层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价值法等相比,专利价值指标的评价方法由于其可以对专利本身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客观且具有国际可比性,而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存在的不足是对这些指标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研究不够。为此,提出专利指标的层次结构,指出现有研究中不同层次指标并列使用、对某些指标作用的重复计算,导致对因果关系解释的不准确的问题。评价指标的层次划分使我们对评价指标的因果和相关关系了解更准确,在专利评价中避免上述不足,使专利评价更准确、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代茂军  李红 《现代情报》2004,24(1):15-17,21
本文介绍了上海专利统计分析系统的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所起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组成系统的专利数据转换模块。  相似文献   

13.
杨淇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208-209,207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专利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而专利指标是反映创新过程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贵州省专利数据为例,借用专利密度指数、有效专利、发明专利等具体指标,通过与全国和西部十二省区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贵州省专利分类的不同情况、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分别研究分析了贵州省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小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专利质量在专利交易、专利技术分析、专利审查、专利复审无效、侵权判定等过程中都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通过专利引证信息评价专利质量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付诸实践最多的评价指标,但该指标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和细化研究。本文通过引证方向、引证来源和引文类型对专利引文的引用背景和引用动力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较为完善的专利引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海秋  韩立岩 《科研管理》2013,34(5):93-101
在全球专利膨胀的大背景下,有效的早期专利评价指标是把握技术发展态势服务战略和技术管理的有力工具。本文以中国专利局1986-2005年间授权的机械工具领域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文献中早期可获得的经济或技术信息为基础构建出专利质量早期表征指标,选择专利维持时间作为专利质量的代理变量,建立生存分析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这些早期指标表征专利质量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技术领域中权利要求项数的增加能够降低国内专利生存危险,专利说明书页数和发明人数的增加能够降低国外专利生存风险,对应专利组的平均专利质量也相对高。结果说明,权利要求项数、说明书页数、发明人数等早期文献指标能够不同程度地表征专利质量。本研究结果、思路及方法对探索和确定早期专利评价指标特别是适合中国专利数据的指标具有启发性,也为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研究专利资产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七台河市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诉济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专利侵权一案,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该案入手,从多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家具行业外观设计专利近年来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专利指标在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利制度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发明创造,激励研究与创新.现代专利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200余年历史.近几十年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专利数量是发展专利质量的基础,而专利质量的高低是专利创造的核心判断标准和专利实施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创新产出客观准确的度量。研究表明,武汉市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数量发展迅速,但专利总量偏低、质量不高,需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利数量,提升企业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专利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形式.在各类知识产权中,专利也是最能体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普适性指标.建立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对国家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宏观把握,促进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改进,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基于Smart原则,综合考虑专利的数量、质量、转化应用和投入产出效率等四方面因素,建立了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电力行业是基础的能源行业。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电力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力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本文通过专利结构、专利权利要求数量、专利被引次数及海外授权专利比重4大指标,将国内某电力企业与国外3家电力企业(美国电力公司、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法国电力集团)作对比,进行系统分析,以研究我国电力行业的专利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电力企业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高水准,但在上述指标上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专利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