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孔子"自尊"心态为切入点,并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自尊的心态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今人们自尊心态的生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飞 《新闻世界》2010,(5):138-139
孔子、孟子都善于言辞,但孟子对孔子的"辞巧"修辞观既有继承也有偏离。文中阐明由孔子的"辞巧"到孟子"善辩"的流变,比较两者同中有异的修辞手法,揭示造成两者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首次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写入党代表大会报告里并列为今后重点目标。本文以"理性平和"之根本为切入点,追本溯源,寻求儒学理性平和之成分,以兹对当今理性平和心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明 《兰台世界》2014,(11):147-148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贾东超 《兰台世界》2011,(11):32-33
以"仁"为本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逻辑出发点,"仁"是"道"和"德"的集中表现。剖析孔子的道德核心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微博网民对"药家鑫事件"的评论为研究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仇官"社会心态对我国网民的网络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仇官"社会心态容易引爆网民负面情感倾向的网络表达,并通过不断重复的网络表达方式得以强化;但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网络话题更换频繁,这种重复表达的比例和规模被稀释从而显得相对有限;但此种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公案:《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用:"恶"即讨厌。孔子讨厌两样东西,一为"妾",二为"小人"。此处"女子"只指"妾"而言,非指全体"女性"也!只有"妾"的心态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妻"没有这样的心态,与"君子"无关的其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大家,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君子不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理论。本文主要从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析"君子不器"所蕴有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周红军 《新闻世界》2012,(3):176-177
孔子的"仁"并不只是向内心去寻求,他也要到人的本心外部世界去寻找资源,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学在仁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认知可以发现生命的根源和价值所在,最终把这些"能量"转化为人的内在的生命和本质;在现实生活中,人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人格,然后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打造自己,成就君子的风范,成就善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垂世立教"和"书其重者"的编辑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编辑思想中所体现的个人阅历、主体性暗示、个体理想指向和个体选择性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态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应该有健康社会心态,和谐发展环境. 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思洁  赵阳 《大观周刊》2010,(48):173-173,134
"法感怜"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是人们在自己的应得利益受到侵害之后内心所本能反应的应该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斗争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应该出于人的本能反应.虽然说法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用来调整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的产物,但是法感情却更多强调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特殊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春秋谷梁传》中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举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孔子在《论语》中有过相同的倡导,他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一种应该获得尊重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题材是有效传播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特殊的对"外"传播形式,对台报道加强对题材的发掘和规划,有助于形成传播合力,促进"入脑入心"。本文从新时期台湾受众的心态变化入手,提出当前对台报道要立足"两岸",加强对"和"、"通"、"同"、"突"和"民"五个方面题材的发掘与规划,促进对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孔子极其重视人际传播行为,单就《论语》中描述人际传播行为常用词的词频即可见一斑:《论语》中仅"言"就出现了126次,"信"出现了38次,表示有口才之义的"佞"出现了8次。  相似文献   

16.
尹冬民 《现代传播》2017,(11):157-158
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底,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511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073个,受到各国民众的广泛欢迎。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的:"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崔瀚文 《新闻世界》2014,(8):429-430
"网友曝"是全媒体时代的产物,它诞生于互联网,而后出现在各种主流媒体上,因此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面对"网友曝",传统媒体应该摆正心态,使"网友曝"与"本报讯"发挥彼此优势,相互补充,形成融合传播、共存共荣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陈文杰 《视听界》2014,(3):87-88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以较为单一的视角,为观众提供自采信息以及包含在事实之中的观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视媒体逐渐从龙头老大的自尊中放下身段,由"独家发布"到"利益共享",于是出现了基于电视平台的资讯类栏目,比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和央视的《朝闻天下》,为观众呈现来自互联网的文字、图片。由于观众群的细分和受众的收视惯性,电视资讯类栏目在各级各地区的电视频道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温军超 《今传媒》2013,(2):147-149
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迄今已经历了两个时期:"西渐"和"西送"。在第一时期的前两个阶段主要由西方人承担传主角色,带有不同程度的西方宗教、文化中心色彩,在第三个阶段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增强,老子文化逐渐进入了"西送"时期。参照孔子文化西传中出现的问题,借鉴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理论,再加上老子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对传播思想的阐释,建构与时俱进的系统化老子文化"西送"模式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程程 《兰台世界》2014,(7):123-124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下移、政治下移,随之出现的就是学术下移。学术下移就是打破官守学业的牢笼,形成"百家之学"和"学在四夷"的新教育格局。正是在教育格局改变的过程中,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