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睿奇 《科学大众》2013,(11):40-41
作品荣获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习惯的不断改变,咖啡已经渐渐成为很多成年人甚至学生们必不可少的饮品。适量的咖啡因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但过量的咖啡会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老年人、"三高"人群和未成年人不宜饮用咖啡。那么,人们如何在享受这美味的咖啡同时又能够拥有健康生活呢?为了了解人们对咖啡的饮用情况和看法,我在同学间进行了问卷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在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学习任务重"、"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8)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饮用碳酸饮料的现状,以及其对碳酸饮料危害的认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为在校大学生适当科学的饮用碳酸饮料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3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饮用碳酸饮料人群占90.45%,不饮用碳酸饮料占9.55%,对于碳酸饮料对骨骼发育影响的认知中,85%的大学生认为碳酸饮料对骨骼没有影响,对于碳酸饮料对牙釉质的影响中,样本中2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碳酸饮料损伤牙釉质并在饮用后牙齿出现干涩的感觉。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运动状况也直接影响其对碳酸饮料的饮用量。结论:在校大学生对碳酸饮料饮用次数和饮用量过多,对碳酸饮料危害的认识存在不足。应增加正常的饮水量,降低碳酸饮料的摄入,加强碳酸饮料危害的宣传,从而对在校大学生饮用碳酸饮料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从地处湘西地区腹地的吉首大学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对其健康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F检验等方法,分析湘西地区不同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总得分为22.87;健康知识和理念平均得分为11.6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得分为7.35;健康技能平均得分为3.84,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高于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得分均高于男生(P均口0.05)。性别、专业、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湘西地区大学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针对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提出不同提升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与自觉的健康教育需求。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5所高校41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存在的健康问题及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中,名列前5项为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不注意饮食安全、网络使用过度;大学生选择健康教育内容集中在"健康生活方式、烟酒等成瘾性行为预防、合理膳食和营养、急症自救与互救、安全应急与避险";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是"获取健康知识可靠渠道"。大学生自身的健康问题严重,有迫切的健康教育需求,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为例,了解其在化妆品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得出结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各类高校女大学生的健康危险意识,加强化妆品使用上的自我管理,建立健全健康意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访谈的方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12级至09级四个届级分别抽取50名女同学,对化妆品使用现状和健康危险意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2.10%的女大学生了解化妆品的定义,200元价位以下的化妆品,选择的女大学生达53.15%。我校女大学生在化妆品的选择上,以国内中低端产品为主,占68.15%;其次一些不知名品牌和国外品牌分别占17.16%和11.27%;至于国内外高端品牌,仅占3.42%。对于化妆品的健康危险意识更是不容乐观,不清楚,没有想过,有一定危害和没有危害的比例分别为3.78%,11.59%,54.32%和30.31%。结论:现女大学生对自身肤质、发质等认识不足,不能选择合适的化妆品,对化妆品成分识别不清,贪图便宜且盲目跟风,严重缺乏化妆品健康危险意识。自身化妆品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另外需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化妆品监管力度,防止不法商贩谋取暴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查,了解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为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供理论依据。调查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市2所医科类大学145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Epidata3.02进行双录入核查,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健康生活习惯的"实施组"与"非实施组"进行比较发现,饮食习惯与睡眠习惯较差,"一周以内不吃的天数多或不吃早餐"的学生人数占比34.32%;在运动习惯方面,56.57%的学生每天平均运动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在睡眠习惯方面,"熬夜"情况较为突出,"天天熬夜或熬夜的天数多"占到学生总数的61.44%;吸烟、饮酒的情况较少,男女生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以PSQI总分≥8分作为评估睡眠质量的标准。结果:调查对象中6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身体状况、睡眠环境、作息时间的规律性、学习和就业压力、经济状况、情绪问题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论: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睡眠问题,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睡眠咨询,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地睡眠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保定市大学生对饮用水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某高校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饮水KAP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大学生的饮水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部分行为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饮用瓶装水和饮料行为较女生频繁,部分健康行为的执行率随年级的增高逐渐增高。绝大多数学生想了解关于饮水的健康知识,其中最受欢迎的教育途径是宣传资料和网络平台。结论: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饮水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以及性别、是否熬夜、是否长时间使用手机等16个用眼相关的行为习惯,探究其与近视发生的关系.对研究对象开展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异.结果:三所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7.4%;男性是近视保护因素(OR=0.453,95%CI:0.295 ~ 0.696);有躺着看书或手机的习惯(OR=1.710,95%CI:1.030~2.839)、夜晚熄灯后还使用手机(OR=3.292,95%CI:1.900~5.701)、每天连续使用手机4~6小时(OR=2.034,95%CI:1.117~3.70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干预后,有躺着看书或看手机、用手揉眼睛、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不良用眼习惯的人数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良用眼习惯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可以侧重于手机使用相关方面,多平台、长时间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纠正大学生用眼误区.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市场上的保健产品琳琅满目,让很多人选择起来颇费踌蹰。这一方面跟人们对保健品的"底细"不了解有关,另一方面跟保健品市场混乱,产品鱼龙混珠、"管饱不管好"有关。在保健品大军中,异军突起的盐藻素赢起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热捧,为定义健康找到了一个精彩的注解。据了解,盐藻素的开发是给"现代营养学"与"元素医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元素医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体内的元素平衡有关,很多原因不明的疾病都与饮食不平衡密切相关。"元素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拖延行为的理解和现状,探讨形成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个人克服拖延行为和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共调查人数96人,男、女生分别为35人、61人。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所有人都对拖延行为有一定的认识。结论:拖延行为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学生中较为严重,了解现如今大学生拖延情况,对大学生拖延行为改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探讨亚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为大学生身心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1)我校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34.34%,亚健康人群有136人,健康人群260人。(2)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是否健康、生源地、休息与上网时间的长短影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结论: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是否健康、生源地、休息与上网时间长短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兴趣程度、父母期望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蕴源 《内江科技》2010,31(9):80-80
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然而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并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仓决 《西藏科技》2014,(1):24-26
临床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研究以拉萨市人民医院在职护士为调查对象,了解护士对"临床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结果显示,有46.9%的人认为,在民族地区开展临床健康教育,由于语言不通造成沟通障碍影响临床健康教育的效果;20.4%的人认为,目前的健康教育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16.3%的人认为健康教育的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14.2%的人认为,由于语言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造成教育效果不佳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在职护士和护理教育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然而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并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本人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定市某高校为调查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健康概念总知晓率为91.4%,对急救与避险知识、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不高;存在不吃早饭,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结论:大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不充分,行为习惯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根据其特点与需求,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在昆明市五华区和西山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对247名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以及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情况。在所有调查的儿童中,48.5%的儿童有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有71.5%的儿童在吃饭时存在挑食和偏食的情况;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家长的营养态度,与儿童饮食行为有关(均有P0.05)。家庭因素对儿童的饮食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和示范意识,促进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