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儿童游戏的文化魅力在于通过其内在价值和游戏样式使人们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内在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及传承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儿童游戏,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黎雪 《科教文汇》2012,(28):207-208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而儿童的文化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在游戏中展开。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儿童正是依靠着想象.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转化和保持平衡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社会角色的建构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教育中的重点,贯穿于儿童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混龄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混龄体育游戏展开探讨,在简单了解这一游戏模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儿童体育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话语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权利,是儿童行使参与权的核心。在传统游戏活动和区角游戏活动中,儿童话语权有着不同的体现程度和体现方式。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只有摒弃传统游戏中传统的游戏观和儿童观,呼唤儿童话语及话语权的回归,儿童才能用多元的表达方式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真正地体现出其话语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童话语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权利,是儿童行使参与权的核心。在传统游戏活动和区角游戏活动中,儿童话语权有着不同的体现程度和体现方式。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只有摒弃传统游戏中传统的游戏观和儿童观,呼唤儿童话语及话语权的回归,儿童才能用多元的表达方式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真正地体现出其话语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以计算机游戏为媒介,设计而向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儿童游戏、教育游戏的特点,本研究以正常儿童发展所拥有的能力为具体设计目标,结合心理教育量表,进行游戏设计,具体来说,从注意力、共同注意力、听指令能力、社会道德行为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进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一种启迪智慧、接触社会的有效方式,游戏也伴随着儿童快乐的成长。其中,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运用十分广泛。但是传统的角色游戏也存在着幼儿自主性不强、教师负担过重等负面因素,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恰能弥补传统角色游戏的不足。本文透过对角色游戏和走班制的研究,旨在探求二者有机结合之途。  相似文献   

8.
游戏自由是促使儿童在精神和意识上自由独立的诉求。然而,幼儿园游戏自由的现实图景是,教师由于自身认识、理念或教学能力不足亦或迫于外界压力等原因导致对游戏的控制出现"越位"或"缺位"、不分年龄阶段错乱安排游戏、教学性游戏过多、追求游戏形式等现象。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发展身心的一个主要阵地,实现儿童游戏自由,要转变社会及家长的观念;改善幼儿园的游戏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图书馆实践为例,探讨了营造儿童阅读环境、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儿童阅读模式、建立儿童分级阅读经典模式等多种儿童阅读推广方法,并提出了儿童阅读与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与社会广泛合作的建议,期望能够集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儿童阅读与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魏子瑜 《科教文汇》2010,(17):1-1,7
学校是儿童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学校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班集体、教师、同伴关系。班集体是儿童在学校中的"家",是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师就是这个"家"中最权威的"家长",主导儿童的一切行为,而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自我、人格以及学习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等都有帮助,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严羚 《科学大众》2014,(3):116+48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文章在分析家庭亲子游戏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作者的实践,提出了更有效进行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主要的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开展中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自主性游戏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我平时观察到的事例,对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的因素进行简单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健身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并且都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其中的乐趣。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主要的游戏,对幼儿早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开展中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自主性游戏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平时观察到的事例对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的因素进行简单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婧 《科教文汇》2009,(18):77-77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这么说,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这么说,它对于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活动、适应、生活或工作。儿童是通过游戏获得发展的。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幼儿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通过文献检索,有关游戏方面的文献很多。但绝大多数聚焦在幼儿园的教育情境中,集中于探讨游戏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关家园互动,共同推进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的研究文献量少且集中于个别经验的介绍,缺乏系统和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罗春霞  覃甲荣  韦春叶 《科技风》2023,(13):159-161
游戏既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之一,又是一种良好的启蒙方式。“课程游戏”是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和从业人员都对“课程教育的游戏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进行了有益的引导,从而减少和消除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性”,让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儿童在幼儿园的年龄通常在3~6岁,他们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事与愿违。儿童天生喜欢玩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组织儿童进行有效的游乐教学,不但会让孩子喜欢,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崇左地区的课程游戏化现状不佳,本文主要针对崇左地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模拟了成人的社会生活,游戏中所体现的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儿童情趣,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是激发儿童各种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是奠定儿童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同时《指南》还指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价值"。我园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幼儿美育职业体验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慢慢由室内延伸至室外,精彩纷呈的户外游戏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了幼儿更多释放天性的机会。整个户外游戏活动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小社会一样。因此,必须教育孩子掌握户外游戏礼仪,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更进一步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