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危言危行含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意为“正直”)例用①正确用法:在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他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②错误用法:近来陈水扁在台湾的一系列危言危行,进一步证明了他是两岸和平进程的麻烦制造者。(危,误为“危险”)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有不少字形相近或意思相近的成语,在学习中极易混淆,在运用中常出现差错。因此,有必要对这类成语加以重点辨析。下面就几组“形似”成语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3.
1.抱负报复两词意义相差很大,一指远大的志向,一指对别人反击。两者之所以混淆,是因为不注意“抱”、“报”两字的区别,感觉不出对己和对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1.抱负报复两词意义相差很大,一指远大的志向,一指对别人反击。之所以混淆,是因为不注意“抱”、“报”两字的区别,感觉不出对己和对人的不同。 2.暴发爆发都是动词,指突然迅猛地发生。“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强调其突然性,如“洪水暴发”、“暴发户”等。“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强调其爆炸性,比喻  相似文献   

5.
成语辨析     
成语“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感:感激)。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例如:1.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2.家乡遭受水灾,全国人民热情支援,我们这些在外地的同乡人感同身受,都表示要努力工作,报答全国人民的关怀。可是,在实际运用当中,不少人却望文生义,将其中的“感”错误地理解为“感受”,把成语用作“如同自己亲身感受到了一样”。下面两个例子就犯了这样的毛病:1.到后来,这位同事一听电话铃响就害怕。“差师”之苦人,我们每一个办公室的人都感同身受。(《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成语辨析     
成语“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赞成,多带有瞧不起的意味,与“不敢苟同”“嗤之以鼻”近义。如: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有人说我应该拼命去革命,我自然不敢不以为然,但如叫我静静地坐下,调给我一杯罐头牛奶喝,我往往更感激。”而“不以为意”的意思则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与“满不在乎”近义。如:秦牧《谈后代》:“唯其有这种思想,在自己没有孩子这件事上,我一向完全不以为意。”从上述释义和用例来看,两个成语的分别是比较明显的。可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却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例如:1.最初,塔…  相似文献   

7.
元旦上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进行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北大有一道语文题,是让考生曲解成语,给出的例子是“度日如年”,曲解为日子过得快乐,和过年一样,让考生再想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1.耳闻目赌(3.不容置辨(5.孤注一郑(7.惩前毙后(9.神采弈弈(11.殉情枉法(13.目不瑕给(15.姹紫焉红(17.狼奔/^_≯(19.声名狠籍(21.萎糜不振(23.茫无崖际(25.骄生惯养(27.囫仑吞枣(29.美其名日( 2.自抱自弃( 4.万簌俱寂( 6.琳朗满目( 8.掩旗息鼓(10.废寐忘食()12.不醒人事()14.义愤填鹰()16.心矿神怡()18.大事喧染()20.诩诩如生()22.禄禄无为()24.惊惶失错()26.粗制烂造()28.任劳任恕()30.傅衍了事((答案本期内找)@罗岛霪1.依次为春、夏、秋、冬2.(1)王安石《元日》(2)杜牧《清明》(3)贺知章《咏柳》(4)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  相似文献   

9.
赵涛 《中学理科》2009,(3):12-12
1.炙手可热——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不能误解为“亲热”“热门”“抢手”。错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相似文献   

10.
[克敌制胜]克:战胜;制:取得。指打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克敌制胜”不能写作“克敌致胜”。[例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丁玲《我也在望截流……》:“我们千万战士,冒着烈火浓烟,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自1992年以来高考语文的必考项目,而误用成语随处可见。考生单纯用做题的办法来学习成语,结果,试题做了不少,成语却掌握不多。笔者认为,学习成语,功夫必须花在平时,重视在阅读和写作中积累,尤其对那些较为典型的成语误用,更应引起关注。如:①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要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空”之意。②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是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多用来指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③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  相似文献   

12.
熊剑 《初中生之友》2012,(Z1):54-55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言字词貌似普通,其实意义相当特殊,如果不加思考按常理解释,往往容易弄错.从训诂的角度来说,就是犯了以古律今之忌.下面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了几个例子,和读者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4.
姜花柱 《考试》2011,(1):12-14
成语运用是高考重点,可采取化整为零和强化记忆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积累。  相似文献   

15.
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都有善于说话、口才好的意思。前者表示“善于讲话,长于言辩”,多含褒义。如:“在辩论会上,他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赢得了阵阵掌声。”后者指很会说话,有时含贬义。如:“就凭她那能说会道的劲儿,死人都能说话了。”  相似文献   

16.
李锦超 《考试》2010,(7):11-14
一、辨析方法 1.准确了解成语的各种意义。成语结构稳定、语音形式固定、词义稳定,这决定了成语运用不能望文生义、曲解词义。对于常见成语要熟悉其意义内含,把握成语的本文、引申义、  相似文献   

17.
成语巧辨析     
成语题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是学生们较头痛、不易得分的一种题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成语题的应试能力,使他们不再畏惧这种题呢?我认为掌握成语题的相关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2,(11):36-37
对成语的考查是近十年来高考试卷中一类稳定的试题。复习备考时,除了加强记忆外,还应掌握必要的辨析方法。下面谈谈成语色彩的辨析。一、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例1.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用在该句明显不妥。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用在该句显然有误。例3.…  相似文献   

19.
有些成语,解释起来不会出错,但实际运用起来就可能产生错误——一种不知不觉重复语意的错误。下面,我们通过错误造句来加以辨析。【破天荒】小明破天荒地第一次获得第一名。("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潜台词】他的话中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暗含"与"潜"重复)【难言之隐】我其实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南柯一梦】这只是一场南柯一梦。("一场"与"一"重复)【相形见绌】小明就显得相形见绌。("显得"与  相似文献   

20.
周雯 《学语文》2012,(6):63-63
成语里有许多是意义相近,只有细微差别的。这些成语很容易用混、用错。学生的习作中更经常发现这种误用的病例。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