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谢薇 《新疆教育》2013,(11):110-111
一篇作文,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泼墨如水,写深写透;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惜墨如金,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点到为止。那么,在作文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根据我多年任教小学高年级语文的经验,其实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2.
审题决定着一篇作文的成败。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逐渐向材料作文方面倾斜,主要是由于材料作文能够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还可以对其阅读、概括以及联想等相关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所以,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对材料所要传达的意思分析出来,并正确理解,进而准确概括这一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够对这一思想进行联想与想象。基于此,本文就高考作文审题存在的误区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摘句法。文章段落里有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说总述句、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段意时,可以直接摘抄下来,或稍加修改后作段意。归并法。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意义段也是如此,由几个并列的自然段组成。那么我们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取舍法。有些段落结构是因果式或顺承式的,概括段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办法。概括法。有的文章内容结构比…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第一难难在出题目。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话可说,出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要让作文者有话可说。有的题目出得太死。例如《向同学借书的信》,作文者没有借书的意思怎么办?又如《牵牛花》,作文者没有见过牵牛花怎么写? 有的题目出得太活,例如《一件小事》《啊,月亮!》,作文者又想这样写,又想那样写,老拿不定主意,一晃半个钟头过去了。甚至写了一半又抹掉了重来,最后草草交卷。  相似文献   

5.
甲练前导引审题与立意解读“审”,仔细考察,反复分析,认真推究的意思。审题,是一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考试说明》的基础等级写作规定要“符合题意”,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意思。具体来讲,作文要符合试题所要求的内容、中心、角度、文体和字数。审题失误,是原则错误,是全局性错误。此着不慎,满盘皆输。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审题正确。我们试以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来说吧! 200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呈现为“材料话题作文”样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感到作文难写,惧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薄弱的乡镇初中更是如此。面对作文题,有的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口咬笔杆,一节课写不到一百字;有的学生不会谋篇、布局、选材、遣词、造句,整篇文章杂乱无章,从头看到尾,不知要表达什么中心意思。真正“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7.
考测点导航“审”,仔细考察,反复分析,认真推究的意思。审题,是一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考试说明》的基础等级写作规定要“符合题意”,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意思。具体来讲,作文要符合试题所要求的内容、中心、角度、文体和字数。审题失  相似文献   

8.
董超 《现代语文》2009,(10):36-37
在我们老师的圈子里几乎人人都知道:谁都可以上语文课,但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很难了。这个“难”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工作辛苦,作业尤其是作文难改;二是工作努力程度和学生成绩难成止比,语文课上起来比其他课吃力多了,  相似文献   

9.
作文材料     
“作文作文见了头痛”,小学生学习中最怕的莫过于作文了。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缺少实际生活材料及语言材料,无话可说,或者只会说一句一句“正确”的废话,写出的文章没有中心,没有具体内容,没有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如何积累材料,使你的笔下生辉?  相似文献   

10.
材料作文是通过所给材料中的人物、事件把握材料的中心。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立意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是一种被认为具有严格限制性的题型。因为《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的整体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说写作重在自我表达,展示个性。在鼓励个性化表达的新形势下,开放性命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的“宠儿”,而严格限制学生个性表达的材料作文固然会被“冷落”。但是。材料作文经过几年的实践,还是不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作文之前肯定要选择材料,如果选取能表现中心意思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材料,作文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正确选材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同学们作文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谈选择材料的方法:一、拓宽选材面。在选材时,不少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狭窄的圈子。  相似文献   

12.
较之单则材料作文,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更难.因此,如何把握每则材料蕴含的道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成为此类型作文的关键.本文试就常见的几种多则材料作文类型作一初步研究.一、同一关系同一关系的几则材料隐含的观点是一致的,所指单一、明确、集中.一般情况下,此类型作文较简单.只要撇开几则材料各自的独特之处,找出其共性并加概括即可.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写作需要观察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什么样的观察对作文真正有用?这个问题,很多同学未必真正弄懂了。什么是观察?很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观察就是看!这个答案,可以说只对了一半。“观”字是看的意思,但“察”字的含义就不单是看的意思了。它包含着体察、分析、研究、思考、判断、感觉、感受……因此,观察不等于看。提起作文,有的学生就抱怨“没什么可写。”为什么?因为他们平时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到了作文的时候,大脑里自然是一片空白,不会有好的材料找上门来,于是,有的同学就东拼西凑、胡编滥造。这样能写出好的作文吗?答案是…  相似文献   

14.
黄小群 《考试周刊》2007,(8):106-107
语文新课标为高中材料作文教学赋予了新的意义。要搞好材料作文教学,就要使学生从材料中心意思出发立意,在合作探究中启发灵感,展示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作文教学走进一片全新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导引安排顺序,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怎样恰当地安排这些题材,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哪层意思后说,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相似文献   

16.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小学生普遍感到下笔难,这是由于文思不畅,缺乏材料引起的。教师怎样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使他们有话可写呢?我们认为: 一、激发兴趣小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的爱集邮,有的爱打球,有的爱好饲养小动物,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有位小学生对养蚕很有兴趣,就在一个小盒里养了几条蚕,在他写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材料作文是作文方式的一种,最近几年被高考作文命题所采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作文者阅读材料,结合要求,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形成概念或判断,确定中心,写出文章。给材料的议论性作文为什么要写出新意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命题者在给材料时,考虑到了材料的内容应尽量给考生  相似文献   

18.
记叙人物和事情,往往要涉及许多内容。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总是详写某些内容,略写其他一些内容。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中心意思就无法突出。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中考作文连续两年是材料作文,所以材料作文倍受师生关注。学生写材料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立意不准而偏题离题。主要原因是阅读粗枝大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所给材料的中心,在没有搞清楚材料的情况下,就急于立意,盲目作文。因此我认为,不过阅读关,难入写作门。试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心理,正如学生戏言: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时要么动笔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