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很久很久以前"的讲述传统,既是经典叙事模式的传承,也是动画电影特定时空关系的揭示,通过这样一种时空关系,自然理念得以体现。自然理念是西方传统叙事中所传递的顺应自然、追求天性、回归心灵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世界观。它体现了当代西方动画创作对优秀叙事传统的坚守。大多数故事中,自然理念表现为对自然秩序和人的尊严的坚守,而自然理念的真意则是解放人的天性,实现心灵的回归。假如从自然理念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所谓动画中的成人趣味,正是成人被压抑的童年心理及其念头的释放与展现。它解释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何以能够获得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学、接受美学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后再发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自然博物馆对于内容体系、展示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遵循本源,立足于自然;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时势,向社会、文化等方面加以延伸和拓展,以更好地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化传承的国度,一个有着139年历史的自然博物馆,如何在科技迅猛发展,环保、生态问题日益为人们重视,观众对自然博物馆展示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筹建新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者们,继承和发展古老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展示理念中从哲学的高度,塑造大众正确的自  相似文献   

5.
李凡 《新闻爱好者》2012,(18):41-42
本文通过对英国BBC电视台创作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作者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5期的<"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一文的续篇,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中作品美学思想方面的影响.了解这方面的影响,对当代艺术创作中克服片面的"炫技"倾向和矫揉造作之弊,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说"雌"、"雄"     
"雌"和"雄"是古代汉语里两个常用词,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在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诸多意蕴.作者认为:"雌"、"雄"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分类、解释和评价,其语义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主体与自然万物共存,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统一、人间道德与天地节律相应.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发端于对我国档案界“大跃进”的批判。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大编、大写、大办档案的群众运动,当时曾三、姚锋、汪一鸣等同志著文批评这一倾向,在这些文章中就有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思想萌芽。1962年曾三同志作了《1958年至1962年全国档案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工作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系统说明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基本内核:“各个机关在工作和生产活动中,为了工作和生产需要必然产生很多文书材料和技术文件等等,这些文件在处理完毕以后,其中有许多在日后工作、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要…  相似文献   

9.
"档案人化自然"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切物质形态的总称,本文将以全新的视角对"档案人化自然"进行研究,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档案人化自然的来源,分析档案人化自然具备的特点,阐述档案人化自然对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档案事业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迎化 《中国博物馆》2002,(3):74-76,79
改革,使中国的博物馆走出象牙之塔,融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中。陈列设计的理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创新思维改变着博物馆陈列的旧格局。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当今社会发展大主题,使陈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公众需求。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生态化体现了当代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改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为标志,中国自然博物馆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外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建馆目标和功能定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各地新馆提出的建馆目标及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国内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馆目标、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的中国自然博物馆更新运动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多元化是指多种展示元素的组合,如景观、空间等组合手段。这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展示理念,同时也可以为展示效果增加活力。本文从自然博物馆在新时期陈列艺术的发展方向谈起,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案例,浅析陈列设计中多元素组合的重要性,表现文化风格的独特性。同时,指出陈列设计者在博物馆展示艺术中应当发挥更多的主体作用。在案例中,我们只对本文探讨的设计理念进行针对性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为博物馆工作者提供一些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纵观苗兴林的山水作品,总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真切,给心灵一次返朴归真的洗礼. 苗兴林出生在素有"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之称的山东巨野,受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自幼酷爱绘画,与丹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其作品在国内曾多次参加展出荣获奖绘画艺术成就被<中国文化报>、<人民美术>等诸多媒体关注报道.  相似文献   

14.
杨秋 《中国博物馆》2014,(4):100-104
自然博物馆遵循"自然"主题定位,以生物演化为脉络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创设出富有创意的主题展览、全新的展示形式和精彩的叙事情境,更能让人们领悟博大精深的自然美及智慧创造的意境美,在审美的愉悦体验中感受自然的馈赠与厚爱。这正是现代自然博物馆肩负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女冠之中,唐人吟咏其"白日升仙"的谢自然,非常著名。谢自然"升仙"的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宋、元、明以降,谢自然的"胜迹"遍布于乡里的山陵,百姓们更愿意将之视做真正的神灵来祭祀、供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简称亚洲文会)创建的"上海博物院"以及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上海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其标本收藏奠定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的基础。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笔者对这两个博物院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收藏和研究功能是自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不能摈弃。自然博物馆应强化博物馆专业教育,自然博物馆人须主动接触社会,构建社会认同,建立起博物馆专业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被定位于科教类的自然类纪录片的科教性主要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普及自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二是教育人们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第一个方面的"真"的介绍到实现第二个方面的"善",自然类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美"来完成的。本文认为自然类纪录片的科教传播经过了三个层次的审美化的包装与处理,并对这三个层次进行了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自然影片是以野生动物和自然现象为题材与主题的纪实类型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影片从70年代末,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1982年,在英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自然影片节”,设立了多项艺术性奖项,鼓励自然影片的创作。这些奖项包括:导演、摄影、音响、剧本、创意等。这些奖项的设立,标志着自然影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9.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自1960年提出以来对我国的档案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本文在归纳总结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分歧根源并对档案学研究态度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自1960年11月<档案工作>发表题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正确掌握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的社论以来,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这一理论对中国档案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仔细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该规律的理论内涵在表述上不甚清晰,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多.究竟该如何客观地、科学地认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规律呢?本文试具体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