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时居乡下,长辈们爱出一些字谜来考我。例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听完,我在手心写写画画,根据谜面的字词笔画进行组合,猜出谜底“府”字。渐渐地,我明白这类字谜用的是“拆字”法。后来在教材和课外书上,我又见识到了与“拆字”有关的对联、酒令、趣事等。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家贫,但才思敏捷。一次,他和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文友即兴出联:  相似文献   

2.
(一)槑 槑(m&#233;i),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  相似文献   

3.
字谜中的拆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格的拆字,在字谜中被广泛运用;字谜中拆字的特征与非字谜中拆字的特征基本相同: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于“六书”的约束;字谜中的拆字也有两种类型;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相似文献   

4.
0.1 部分汉字,由三个或四个相同的构字部件(大部分为成字部件)组成,如森、燚(yì,人名用字)等等。这些字还没有一个按其特点而给的叫法。会意字虽然也包括这些字,但不全是这些字,耷、劣、明、卡、凸、凹等也是会意字。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暂把焱、磊、森等称作三合字,它们由三个相同的构字部件组合而成;把燚等称作四合字,它们由四个相同的构字部件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归纳了"跪"在网络语言中引申出的诸多新意,并列举了这些新意通常出现的语法位置。我们认为,"跪"在其基本的表示"下跪"的意义基础上,具有了"佩服、无语、输了"等其他含义,语法功能也由原来的不及物动作动词发展成了及物动作动词。文章指出,"跪"之所以在网络语言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其生动活泼的特性,填补语言空缺的作用,以及网络流行的自嘲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字谜中的拆字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直接拆字又可分为直接拆成汉字的拆字和直接拆成笔画的拆字;间接拆字可分为运用比喻构成的拆字和运用描绘构成的拆字。四小类拆字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字谜中拆字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含蓄曲折,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7.
拆字     
“拆字”分复杂的和简单的两种,复杂的有一套一套的理论,不去说它,简单的只凭直观,是一种游戏。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讲解“臭”字——“自大一点就是臭”,以此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上大学时,教文艺理论课的老师剖析“伪”字——“人为便是伪”,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实际上玩的就是“拆字”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汉字当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即合音合义,或兼音兼义,也有人将合音说成“急读”。现撷取几例,并作简析,以飨读者。甭:音。“不用”的合音,表示用不着、不必、不需要。如:①你甭说,我知道了。②这些小事儿,你甭管。这个字多用于方言,特别是北京的现代口语方言用得多。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了汉字修辞中的拆字修辞,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骆巧丽 《考试周刊》2010,(57):24-25
语言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们关注的话题,网络语言的性别研究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把网络与性别这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集中讨论了男女语言在网络空间中的差异问题,旨在对虚拟环境中男女不同的会话风格得到新的认知。作者通过观察所收集到到的网络中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的语料,以及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的分析指出,语言的性别差异并不会因为网络媒介的虚拟性而消失。  相似文献   

11.
拆字游戏     
袁承尧 《辅导员》2014,(21):19-19
语文课上,付老师满脸笑容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听到说要玩游戏,不禁喜笑颜开。付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拆字”这两个字,我们看到后,各个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2.
拆字游戏     
正语文课上,付老师满脸笑容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听到说要玩游戏,不禁喜笑颜开。付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拆字这两个字,我们看到后,各个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贵和贱二字,让我们说说它们的意思。王一帆迅速举起手,字正腔圆地说:贵和贱中都有‘贝'这个字,两个字都与钱有关。‘贵'是高贵的意思,将钱踏于脚下,不被金钱所控制,那么那  相似文献   

13.
拆字游戏     
陆豪 《作文大王》2014,(1):66-67
今天的兴趣班课,毛老师又带领我们玩游戏。玩什么游戏呢?只见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拆字。大家被弄糊涂了,难道是叫我们算命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的隐喻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人们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来感知网络的过程,揭示人类利用旧事物、旧经验来认识新和描述新事物、新经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望字拆字     
写字的时候,忽然出了神,那些非常熟悉的汉字一一变得陌生起来。恍恍惶惶地看,眼前这些字变得非常有趣,非常在理。偷闲将恍憾写在下面,胡说八道,仅供游戏,与汉语兴书造字法无涉。聊以自慰地想,这是洋人学中文的好教材哪。一在中国人看来,一是基本的,起初的。所以平,所以深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人的1是站着的,不牢靠但较有动感。一,它允许二三叠起来.有积累的快乐。西人的1,是数字的魔术,所有的阿拉伯数字,都是1的变体。囚。几乎没有比它更简单的字了。一撇一捺,是个稍息的姿势。人的头被忽略了,手被…  相似文献   

16.
秀才拆字     
古时候,江南某县城有个穷秀才摆了个拆字摊,他在所有的纸卷上都写了个"林"字。头一个来的是位农民。秀才想:农民定是为温饱而来,于是说:"‘林’字拆开两个‘木’,东边木长柴,西边木长米。"说完,就在一个"木"字上加了个"此",便成了"柴"字;又在另一个"木"字上加两点,便成了"米"字。"回去吧,三天后你  相似文献   

17.
拆字趣谈     
拆字,亦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日趋深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人们对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缺乏关注。本文选择非语言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动态表情符号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试图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修辞手法的运用构成了网络语言的一大亮点。对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修辞现象及其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而又时尚的事物,其发展也成了一个堪忧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语言谐音词的现状、源词、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出网络语言应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