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国内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涵盖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性质、运营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经营内容、绩效评价、区域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等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多功能开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扶持政策等领域是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薄弱之处,也将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的若干问题,提出制定政策法规、实现学校和社区的联合运营及推行对外开放管理的新模式等改革办法,以期加快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及高校体育场馆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3.
借鉴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成功经验(私有经济融资),提拟出结合高校(武汉大学)特点的体育场馆规划建议,以期为今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共体育场馆国有民营模式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公共体育场馆“国有民营”模式的内涵,探讨了政府管理公共体育场馆职能,并总结了福州市公共体育场馆“国有民营”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前常州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仍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多数市民没有一味强调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应该是完全免费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模式共有差额预算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模式。提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自身造血”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亮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73-74,81
在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高校体育场馆的潜能,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特许经营方式予以改进。公共体育场馆特许经营是指为了更好的建设、运营公共体育场馆,引进私人资本和管理技能,对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进行优化,并授权私人部门通过合理经营收回成本、获得收益的管理方式。在公共体育场馆特许经营中可以具体应用:租赁—更新—经营—转让;建设—租赁—经营—转让;建设—拥有—经营—转让;冠名开发;购买—更新—经营;委托公共团体或民间组织经营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科技、文化领域事业单位配套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并就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央统一组织部署,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出台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规范配套制度改革实践、制定专项政策予以支持等推进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0):55-56,1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锡常地区高校为例,就体育场地设施等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体育课时间安排的科学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等所受到的制约。建议加大对高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从总体上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根据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建议改善体育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的资源配置,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学院在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过程中的相关策略,旨在为实现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宏观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设施实行产业化经营将使高校和社会取得共赢,得到国家政策法规、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的支持.高校体育设施产业化经营应做好市场定位,制定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33+53-33,53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以及目前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对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和提高管理提出一些理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作为中国社会的体育设施的重要的结构体之一,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探讨适合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普通高校推广滑雪选修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淑华  李明智 《冰雪运动》2011,33(1):73-75,79
为充分利用2009年大冬会的场馆设施和地方冰雪体育资源,拓宽高校冬季体育的发展空间,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对部分高校开设滑雪选修课的现状进行分析,为该课程的普及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自然气候环境和冰雪资源的优势,哈尔滨世界大冬会的配套设施,高校一条龙政策的措施,大众滑雪、各种竞赛和师资培训为今天普通高校推广滑雪选修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优势。提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积极与教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与配合,选择质优、费用低的滑雪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推广滑雪选修课。  相似文献   

17.
当今高校体育发展趋向社会化方向,社会体育成为高校体育的有益补充。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和高校体育设施情况的调研,阐释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具有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增强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路径为:创新社会化理念;建构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共享体育设施资源;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黑龙江省体育发展中的联结作用。这对推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泸州医学院医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该校医大学生提供体育消费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也为其他医学院校和西南地区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泸医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泸医医大学生有76%左右来自农村,整体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消费还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该校医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认识正确、态度积极,但实际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体育消费总体参与度不高。结论:较低的消费水平是导致泸医医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学业压力大、课余时间不充裕、课外时间占据较多则是阻碍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学校体育锻炼设施较为缺乏、体育课程设置的局限以及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不浓更是影响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力度乃当务之急;而开设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的兴趣选项课程,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易于推广与普及的大众性健身项目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引导和培养医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的、积极的、必须的教育改革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在余暇体育锻炼方面,本科生每周锻炼次数较多,研究生相对不足,锻炼的形式以个性化、小群体的形式为主,锻炼内容呈现多样化,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校内;在体育消费方面,重庆市大学生还处在较低消费水平上。建议高校应建构合理的余暇体育管理机构,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加大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高校间网络支持服务保证,缩小学校余暇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扩大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还要尽可能的服务于社会,以缓解居民健身热与场地不足的供需矛盾。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存量分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以及向社会进一步开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施室内场地的配置率比重偏低;(2)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3)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