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起到直接的教育作用,但是,其隐性的教育作用才是学生永远记得的。研究教师们对早期学校生活的记忆,对于理解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开发新的方法培养教师,使他们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胡晓霞 《教育与职业》2008,(17):120-122
文章对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解读,并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运作进行构想,认为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而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应是交往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不露痕迹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道德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应该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根据隐性教育载体的特征,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至少应该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网络空间、道德楷模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道德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道德教育,必须在方法上实现更新。文章认为,传统的显性教育在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已显示出某些不足。为强化道德教育的效力,应当在德育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当是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隐性教育以其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逐渐显现出强大的教育功能。面对新时期中被各种文化冲击的高校文化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起高校中的隐性教育。针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是实施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十分丰富,有道德发展阶段研究、强化社会学习研究、价值观澄清、体谅关心理论、威尔逊的道德符号学等,这些德育理论的特征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不能忽视道德情感的发展;隐性课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道德、心理一体发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凸现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显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实践中,高校课程思政往往作为隐性课程出现,面对大学生主体,涵盖了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众多内容,推进主体可及性研究,能够跨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鸿沟。  相似文献   

8.
隐性道德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观念、道德信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隐性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德性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隐性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通过提高教育者在隐性德育中的作用,提高学校制度建设蕴涵科学、民主、自由、公正的伦理精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德育功能等对策来提高隐性道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构建医德教育隐性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调查与分析医学生医德现状入手,运用道德心理学和道德教育学理论阐述了发展隐性教育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从三方面来构建科学的医德教育隐性课程:一是做好学生需求分析;二是从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优化医德教育隐性课程设计;三是构建多元化的以人为本的隐性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知识化、行政化和道德主体需要缺乏三重困境,缺乏隐性的道德教育。宿舍文化具有感染性、潜移默化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它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具备隐性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新时期道德教育应从宿舍文化的建设入手,加强隐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