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出现了节气以及四季的天象物候记录;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六十干支纪日法和阴阳合历,并有君王与巫祝通过天象观测传达天意,预卜吉凶,颁布天象与历法的远古占星术记录。  相似文献   

2.
祭祀为古之大事,源于古人对天地神鬼的敬畏,古人凡遇事首先祭祀祈祷,渴望得到神的指示。通过对《说文·示部》所载文字的分析,了解什么是祭祀以及先秦的祭祀对象、祭祀种类、祭祀方式及物品,说明先秦祭祀有庞大而严密的系统,非后代祭祀所可比的。  相似文献   

3.
古人最早居于山洞,故对石头充满了感情。在古人心目中,石头是万能的,即所谓“灵石”。古人将石头人格化并赋予之灵性,成为崇祀膜拜的偶象。纵观灵石崇拜,其主要还是源于对山岳信仰与崇拜的观念,而灵石崇拜演绎的人文功能和象征意义也与山岳信仰与崇拜的理念紧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山地民族对灵石都具有普遍深刻的敬畏与神圣的情感之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各民族的传说习俗中都保存着灵石崇拜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领域里,“制度”是古已有之的词汇,而“制度史”则是20世纪才出现的专史,后者的“制度”含义已与古人眼中的“制度”名同实异。古人所谓“制度”层次丰富,除圣人立制难以变动外,一般的经制与权制均可因时、因势、因事加以调整,属于人们行事的依托。近代形成的新制度观,源于西方冲击下参照西方寻求变革的需要,无论是维护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09,(10):36-36
人类的历史大约起源于6500万年前,那时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叫做灵长类的动物。经过千百万年,他们逐渐变成了类人猿,然后变成了古人。他们的大脑体积变大了,学会了使用语言、火和制造工具。古人发展到像我们这样的现代人,也大约已经有10万年了。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人”的关系,反映厂中国古人的哲学:和谐的宇宙观,和谐的人生观。只不过在传统哲学中,“自然与人”常被表述为“天与人”,而和谐则往往被“天人合一”所替代。中国古人认为人源于天,是造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天”(自然) 与“人”(社会、人性)的交应乳合,大化同  相似文献   

7.
雷神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神之一,雷神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源于原始社会对未知自然界的恐惧而产生的信仰及其崇拜。对《太平广记·雷》的阅读和梳理,在雷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对雷神的形象和职责进行研究,从而可以分析出古人的雷神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8.
储冬生 《中国教师》2005,(12):27-29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觉得不少老师的教学反思都存在“自欺”或“自虐”这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源于肤浅、源于急功近利、源于为“反思而反思”,都源于对于教学反思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下面我就截取几个片段,说说我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反思之一:是什么带来了教师的转变?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上好每一节…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洗澡叫沐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那时,无论上朝或祭祀,人们必须先洗澡,所谓沐浴而朝,"斋戒沐浴则祭上帝",十分庄重严肃;个人平日洗澡,也要求不只洗去身垢,而且要除去心垢——澡身而浴德。直到清代,故宫的浴室仍叫"浴德堂"。盆浴始于何时古人洗澡始于何时呢?有的说,始于夏禹之时;有的说,源于周公之世;也有的说,起于秦穆公。说法不一,难以确定。我们根据古文字和实物可以肯定,在商周时,古人已经用浴盆洗澡了。商朝第一个君主成汤洗澡用的青铜浴盆——汤盘,  相似文献   

10.
徐渭以狂为指归的书法风格源于他独特的气质性情、心性修为的境界和与之相应的书法实践.本文以徐渭书风成因作为中心论题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气质侧重对狂与敏感的辨析;心性修为集中从儒释道三家切入;而书法实践则具体着实在师法古人和创作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1.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在数学教学中,从新课导入到探索新知、精讲例题、课堂练习和归纳小结等环节都离不开悬念的设置.教师要依据教学的需要,在各个阶段中精心设置  相似文献   

12.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优雅的等待     
<正>闲暇时,我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手捧一卷线装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古人没有闹钟和手表,没有电视和电话,古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不过,古人的生活节奏绝不似当今这样的紧迫,古人的生活一定是舒缓而闲适的,古人的民风一定是质朴而醇厚的。而且,古人一定有着优  相似文献   

14.
雨夕     
古人读书,向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美谈,也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妙喻慧人心目,而千载之下、百年之后,我辈埋首于青灯黄卷里,品读古人书籍,品赏古人关于读书的美妙比喻,更可见古人灵智和对于读书的会心。  相似文献   

15.
郑永进 《西藏教育》2013,(12):22-23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或者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习》2006,(10):1-1
干支是我国古代记录时间(年、月、日、时)的重要概念。干指天干,共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共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依次组合便得到60个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书法艺术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书者应悟其何为技何为道,如学技不入道则不可成大家。而学书有成者,必是有极高灵性者。所谓灵犀相通,艺精道深也。艺术源于社会、人文、自然。学书之快感并非在于超越古人,而在于品味人生,臻于天人合一之善境。鲁迅先生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蹈,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大家在欣赏动听的歌曲时,能够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自然最优美的声音,这声音源于人的本身,是气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了声音。歌唱的声音是由呼吸的支持而发出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了好的呼吸,就有好的声音,也就能产生气声语言,气声和语言相互联系,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无讼”法律文化的历史根源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其存在的基础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以及与此相连的宗法家族制度。无讼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政治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准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古人创造了貌似和谐的古代文明。但是,“无讼”法律文化却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理念相悖,并严重影响了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古人谓“立象以尽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