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易经》把世界的形成归结为“阴阳”,认为阴阳二气演化并操纵着世间万物。这个远古的理论当然只是我们祖先的想像,不过却和当今的粒子物理研究有一点契合,如果我们把组成我们的物质看作“阳”的话,那么反物质就可以称作“阴”了。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电子运动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即狄拉克方程。根据这个方程,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宇宙里应该存在带正电的电子,也就是所谓的正电子。四年之后,美国科学家安德森竟然真的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这种特殊的粒子。与司空见惯的电子相比,这种粒子的质量和带电量没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5.
6.
高能加速器属于当代高科技研究的特大型基础设备,其建设工作属于大科学工程。中国的高能加速器建造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本文考察了新中国关于高能加速器的研制历史,分析了我国的科技水平、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国际环境对这项工作的影响,并对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反氢原子由反质子(绿)和绕反质子作轨道运动的正电子(红)构成。图中所示为反氢原子在形成后离开其诞生地,撞上周围的容器壁,并与容器壁中的正粒子发生湮灭反应而释放出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8.
宇宙反物质     
  相似文献   

9.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并对当时该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日报》和《人民日报》联合评选1996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将科学家合成反氢原子列为头条新闻。1996年1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其首次合成出反物质的反氢原子,从而使一种全新的能源——反物质的应用成为现实,人类由此开始进入了反物质时代。 其实反物质的研究早在30年  相似文献   

11.
12.
姜岩 《百科知识》2003,(1):24-26
神奇的反物质 曾有一篇科幻小说,说的是一对分别来自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的小伙子和姑娘,在星际旅行时相遇,通过信息交流他们相爱了。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他们知道一旦走到一起就会爆炸,但他们还是决定实现他们的梦想,当他们激动地跑向对方拥抱在一起时,立即化作一团巨大的光芒,照亮了原本黑暗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电场能够使电子加速以获得高能。这个方法可望使场强比能量最大的传统加速器的场强高出10,000倍。  相似文献   

15.
16.
有宇宙学大师认为:宇宙初开所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但宇宙物质量奇大无比是事实。大师们接着说:宇宙初开时产生的物质比产生的反物质多了一亿分之一,于是宇宙就没了反物质。这太深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17.
走近反物质     
<正>什么是反物质?就像质子、中子、电子结合起来形成原子一样,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结合起来形成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当你照镜子时,镜中的那个你如果真的存在并出现在你面前,有人就把它叫做"反你"。科学家想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和我们的世界很相像的世界,但它是一个由反星系、反恒星、反太阳、反房子和反食物等一切反物质构成的世界,他们称它为反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8.
阿社 《世界发明》2003,26(1):12-12
在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39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  相似文献   

19.
意识是一种粒子,它的反粒子与正粒子的湮灭所产生的能量维持着大脑的整个思维过程。但意识是一种思维,它只产生意识能量,它的正反粒子的湮灭过程是无形的。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能量是整个宇宙中思维的最高能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粒子加速器根本无法对地球构成威胁,所以我们是很安全的。下一代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于2007年建成,届时会有极微小概率产生黑洞,但它肯定无法吞噬地球。事实上,这个人造黑洞的大小仅有原子核大小的百万分之一,而且会在10^-27秒内“蒸发”,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还无法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这应该能让那些为“世界末日”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宽一下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