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40Cr铣刀杆的亚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是铁素体+回火索氏体,且力学性能指标满足铣刀杆的相关技术要求。该工艺节省了电能,缩短了淬火冷却时间,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帘线钢开卷断裂断口进行了检验,通过断口检验,分析认为:盘条表面的微裂纹是导致帘线钢开卷断裂的主要原因,而珠光体球团之间存在的大量网状铁素体组织是导致开卷断裂的次要原因。因此,减少帘线钢开卷断裂的频率,就应该从减少盘条表面微裂纹、减少珠光体球团之间网状铁素体组织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实践证明,调整集卷处插杆的垂直度、减少盘条在C型钩上的摩擦可以大大减少盘条表面的微裂纹,而提高吐丝温度和降低相变中的冷却速度可以使珠光体球团之间的网状铁素体组织得到减少。  相似文献   

3.
分析武钢自制冷轧工作辊质量事故,发现自制冷轧工作辊存在一种少见的剥落形态,对剥落工作辊取样,并就其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微观断口进行检测,分析表明:粗针状马氏体组织及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相是引起轧辊内部裂纹的主要原因。自制冷轧工作辊的这种剥落是由内部裂纹所致。  相似文献   

4.
40Cr钢是常用的合金结构调质钢,在加工成螺栓的过程中曾发现热锻开裂。采用金相检验分析方法分析螺栓热锻开裂原因,主要是钢中存在较严重的夹杂物和磷偏析或轧制划伤引起的,同时提出减少表面裂纹的措施,旨在提高企业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武钢冷轧厂五机架H112号工作辊在使用中发生粉碎性断裂,断为12片碎块,如此严重的断辊是开工以来从过的,本文对此作出失效分析,包括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微观断口和夹杂物等内容,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厂1700冷连轧机工作辊剥落事故进行调查和断口特征分析,发现该轧机工作辊出现由工作辊内部线状开裂引起的剥落;对剥落工作辊进行取样检验,分析其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微观断口,证实工作辊辊身表层基体组织不符合技术要求、显微硬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过高是导致工作辊内裂剥落的主要原因,进而实施改进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45#钢电机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部分工件发生开裂。为确定开裂原因,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工件热处理开裂的部分缺陷试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件开裂部位位于板厚中心区域;由于试样中硫化物夹杂及磷元素的偏析,组织形貌上形成明显的偏析条带,造成该偏析带上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热处理应力导致工件开裂。  相似文献   

8.
某输送轻烃的高速泵(LMV311-75—69SCSS)在间断运转2333小时后泵轴发生了断裂事故。本文对失效泵轴的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组织、断口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该泵轴材质成分不均匀,材料组织内形成带状偏析,导致材料轴向强度不足;并详细剖析了此类非金属央杂物对泵轴失效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定泵轴由于材料本身的缺陷导致了疲劳断裂。为避免泵轴再次发生断裂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45#钢螺栓表面线状缺陷进行了低倍、金相、电子探针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线状缺陷由大型夹渣造成,其主要成分为SiO2、CaO、Al2O3、Na2O,系连铸过程中酸性钢水中包覆盖剂卷入所致。  相似文献   

10.
对某一卷出现断口分层现象的高强捆带进行了全面的理化性能分析,指出了导致产生该缺陷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82B高碳钢线材开卷断裂的断口形貌观察及金相组织分析,认为线材开卷断裂是由于线材中心马氏体的转变与表面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线材表面承受拉应力,该拉应力可促使线材表面形变马氏体产生的微裂纹迅速扩展,直至断丝。防止开卷断裂就需要从控制中心马氏体及表面损伤等两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本就力学实践教学中拉伸试样断口形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30MnSi钢筋镦头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裂钢筋中存在的表面缺陷、夹渣以及成分偏析是导致钢筋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WL510汽车大梁钢在冷弯过程中,在弯背上发生开裂,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开裂试样进行断口观察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该试样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其存在大量的夹杂物、夹渣和组织偏析。  相似文献   

15.
章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中防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开裂的措施及裂缝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