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华社雅典分社记者,我亲身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全过程。从2003年奥运热身赛到2006年奥运结束后的场馆利用,我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热隋跟踪、客观报道并冷静思考着雅典奥运会的每一个环节。北京奥运会已经正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让奥运大家庭的观众对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满意,中国媒体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让世界对中国从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3日,我和温新年、喻菲组成的新华社赴阿富汗报道组,从北京起程飞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开始了为期三个多月的阿富汗采访报道,这是“9.11”之后新华社从周边地区和国内派往阿富汗的第七批记者。 中国记者在喀布尔的Home office 出于安全和工作的考虑,我们在喀布尔的“富人区”里租有一座两层小楼,月租金3000美元,这在喀布尔算是最“奢侈”的地方了。副总统兼国防部长法希姆和一些政府要员都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我近日到著名作家刘白羽家里作客。刘老已经80高龄,身体健康,也很健谈。1946年至1949年秋,刘白羽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出色地报道了东北解放战争,后又随部队进北京,下武汉,直到湘西常德,才离开记者岗位,奉令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是1949年4月走进新华社的,在新华园里度过45个春秋。这次与刘老见面两小时,我们的交谈很自然地集中到刘老当记者的生涯。  相似文献   

4.
1956年,我来到北京西城砖塔胡同43号一处小四合院,叩开了张恨水家的大门。他家里人说,张先生前几年得的脑溢血症虽然好了,近来身体又不适,不便会客。可是,恨水先生听说是新华社记者来访,还是抱病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两会已经结束。在社党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播发的一批重点稿件引人注目。2006年新华社播发的采用家数在100家以上的99篇两会稿件中,重点稿占27篇,而2005年采用超过100家的两会重点稿仅有5篇。两会期间,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和分平台组成了39个小分队赴39个报业集团,对各大报业集团采用新华社两会稿件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每天提前将《稿件采用情况统计报表》送给前方报道组。用户认为,今年两会新华社重点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方针政策分析解释到位,选材真正做到了“三贴近”。一、悉心经营一批题材重大的报…  相似文献   

6.
我和张家炽同志认识是在1949年秋。那时,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张家炽从人民日报调到新华社,在总社采访部任记者。1951年,我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后改组为上海分社)工作,张家炽夫妇也随即调到上海,尔后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前后37个年头,一直在一起工作。因此,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他的不幸过早去世,我是十分悲痛的。张家炽早年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是40年代蒋管区进步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解放后,他服从工作需要,当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新华社30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经济报道,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其经过的曲折历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新闻学理论方面也颇多建树。本书收集张家炽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7.
1989年2月,我被派到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工作,直到1993年6月回来,在中东呆了4年多的时间。回来以后,就有个想法,我已经50出头了,应该考虑一下以后怎么办。我当时就想,既然已经在新华社干这么多年了,那就去中国新闻学院吧,给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界培养接班人,同时把自己这一生的新闻经验好好地总结一下。可是,新华社对外部当时就跟我说清楚了,说“你这个人,任何部门要都不给,必须要留下来”。于是我又留下来了。直到1997、1998年,英国威尔士大学有一个新闻、传媒、文化学院,给我一个“访问研究员”的衔,我又在那儿给他们的博士生开了一门《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8.
从1997年初到2002年,作为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驻包头记者站的唯一记者,让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也对城市报道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当记忆的闸门打开,5年时间、近千篇稿件,和随之相伴的赞誉、感谢、期待乃至辱骂,纷至沓来又都如过眼烟云,而对于城市报道的一些肤浅感受也渐渐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信息速递     
事件新华社纪念英文广播开播60周年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1944年9月1日,新华社英文每日电讯正式开播。这一天从此成为日后新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走向世界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在去年12月北京、广州等城市拟设“乞丐禁讨区”之后,又有一批城市加入了这个行列,并且得到了城市居民相当多的民意支持。然而,我们对民意跟对习惯一样,都不应盲目地接受,需要进行理性的辨析、判断,而进行辨析、判断的标准.就是西方人所说的自然正义,中国人所说的“天理良心”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5月14日中午,第—批来自灾后汶川县城的图片显示,汶川县城的房屋倒塌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严重,我心里一块沉重的石头落下来,同时对发布图片的新华社记者充满感激.然而,这批图片中的几张很快就从新华网消失.也许先前发错了.却又迟迟没有更新.后来的事实证明,它最初传达的信息并没有错误,汶川县城的确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就是新华社,一个在中国无可替 代,但又随时让人感到遗憾的新闻通讯社.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而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新华社记者,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同钱先生有过短暂交往。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不由得想起与他相见的情景。 那是19年前的事了。这年夏天,我正在北京采访“全国四届人大”。有一天,新华社总社对外部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香港《新晚报》总编辑向新华社约稿,要求为该报撰写一篇文章,报道钱钟书先生的近况。原因是钱钟书享誉中外,香港以及世界一些地方的华人知识分子都很关心他“文革”后的命运和当前的处境。接到总社通知后,我立即着手联系采访钱钟书。我先打电话给钱钟书任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办公室,对方在告诉我钱钟书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后说,钱先生深居简出,身体又不太好,恐怕不一定接受记者采访。放下电话,我心里直打鼓,万一钱先生不接受我的采访怎么办?个人碰钉子倒无所谓,完不成任务会使约稿人失望哩! 大约是197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忐忑不安地拨通了钱钟书先生家的电话,巧得很,接电话的正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华社承担了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职责.根据新华社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协议,必须拍摄并发布中国运动员比赛和领奖的新闻图片.同时,因新华社是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世界性通讯社的工作模式,及时、全面报道北京奥运会,重点是拍摄发布所有获得金、银、铜牌的各国选手.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主持编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展望世界丛书”,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好评。丛书第一批4种书销售量已达25000套以上。目前丛书第二批5种书又已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于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有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传真     
7家境外通讯社获准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新华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9月25日表示,自2006年9月新华社颁布实施《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以来,一批外国通讯社获得了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的合法资质,并已开始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讯新华社指定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新闻信息发布业务。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面向群众”,“拓宽报道面”、“努力提高宣传艺术”思想的深入人心,一些报道自然与社会现象而又体现社会与人的精神风貌的新闻多了起来。《风沙骤降北京城》(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不怕春来迟,我自增春辉——北国女早早穿起了五彩裙》(新华社沈阳5月1日电)、《青岛樱花醉游人》(新华社青岛4月20日电)、《今春女士重潇洒京城流行宽松衣》(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风库一瞥》(新华社兰州3月29日电)等报道,面向群众,客观真实,文风清新,令人刮目相看。人们从这些报道中,看到了自然景观,看到了社会风貌,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的精神风貌、人的奋斗精神和人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进而感到了时代的脉博、时代的风尚。  相似文献   

18.
2001年8月22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的一次“小奥运”,格外引人注目。当晚做“大运会开幕专版”,面对新华社发来的百来张图片,有点眼花缭乱。哪一张作为版面的主打照片呢?是令人惊叹的飞碟点燃圣火?是动人心弦的巨龙飞天而去?还是千姿百态的运动员入场?我挑选着、思考着,好像都可以,又都缺点什么。突然,一张“葡萄牙运动员与北京观众相互致意”的“花絮”类图片,让我怦然心动:那些健康美丽的外国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前倾的身子、兴奋的眼神、高举的手臂,同挥舞着红国旗、绿会旗的如潮如海的北京…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到了,圣火即将点燃。作为东道主通讯社的新华社如何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呢?一、新华社报道奥运会的历史中国奥委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1980年奥运会时,由于当时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等国家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新华社当初派了三四名记者赴莫斯科参加了报道。对于在此之前的奥运会新华  相似文献   

20.
钮迎莹 《青年记者》2021,(23):28-30
刘荒,1965年出生,新华社高级记者,高级信息分析师,现任《新华每日电讯》特稿部主任。自1992年加入新华社以来,曾长期在黑龙江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多年深耕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采写了一批围绕东北经济振兴题材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