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起苍蝇,人们总是把它和肮脏相连,早把它列为四害之一,俨然地球上不该存在的罪孽。 这实在是很不公平的。和大多数昆虫一样,苍蝇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或多或少起了应有的作用:某些植物的花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别的昆虫都不愿接近,惟有苍蝇才愿帮助传播花粉。如果没有苍蝇的帮助,此类植物将会绝种。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苍蝇从未自吹自擂。 苍蝇的眼睛是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的复眼,视角达350°,而人的视角小于180°;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蝇眼却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紫外光;人们看到电影屏幕上的  相似文献   

2.
试析“困”     
"困"的本义是"门槛",在使用中,"门槛"义逐渐消失,引申出"病困、穷困、阻碍、围困、困难、穷尽、窘迫、物资贫乏、疲惫、疲惫想睡、睡"等义。其中"睡"义多在方言区使用,由"疲惫"义引申而来,其产生不晚于唐代。  相似文献   

3.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国民党30午代采取的一项延续时间较长,影响重大的政策。它是蒋介石在内部纷争不断和外患交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下提出的,是当时主观、客观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这一政策从表面上看带有某种客观性,但本质上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我们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学校、学科、教师之间的不平衡,应该思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根本性的大问题,倡导和大规模宣传我国基础教育新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均衡发展并非平均发展,既保持教育的竞争力又将教育的差…  相似文献   

5.
李莉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82-83,9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批评和处理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情绪;或者是教师与有影响力的学生发生心理冲突,一次偏激的谈话,也可能造成教师与班级群体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了这样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因此 ,在将近 4 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对鲁迅的人品、作品作出丝毫的怀疑和否定。尤其是“文革”时期 ,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都被称作“毒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方法具体地分析了“你做事认真”这类句式:在句法平面说明它是一个跨类句;在语义平面分析了各成分之问的语义指向;在语用平面探讨了两种句式的细微差别。这对正确分析和使用这类句式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画面上只有虾,欣赏者眼前却浮现出“游虾戏水”的情境.齐白石先生对水不着一笔,尽得风流.这种技法叫“留白”.把此技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姑称之为“留白”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愁,《辞海》注释为:(1)忧愁;(2)形容景象的惨淡。宋朝词人(包括北宋和南宋)写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宋词中占有相当篇幅,罗列分析之,别有一番风味。 晏殊的“哀愁”。他的词作承袭晚唐五代余风,多遣兴娱宾之作,或反映宴游生活,或描写男女相思,往往夹杂着轻淡的哀愁。例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木兰花》),“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在《浣溪河·一曲新词》中,虽然没有一个“愁”字,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景抒情,将他那种淡淡的哀愁,借月下、花落、燕归等景物描写表现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究。正如《古歌》所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晏几道的“穷愁”。几道晏殊的幼子,  相似文献   

11.
“夺胎换骨法”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提出来的诗歌的创作方法。不改变原诗的内容和意境,换一种语言表达,谓之换骨法;拓展原诗的意境和内容,用相应的语言形容,谓之夺胎法。二者都是根据原诗进行创作,但换骨法不改变原意,夺胎法则是原诗的拓展。从历史上看,夺胎换骨法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学校恐怖症”(School-phobia)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和英国。当时英、美政府在努力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严重的失学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被迫召回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史称“史迪威事件”。对此事件史学界前辈们见树颇多。但笔者认为,“史迪威事件”不单纯是史、蒋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它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蒋家王朝的政治也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里也并不排除他个人在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偏偏"和"偏"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表示转折。本文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从语义义项关联和主观性的角度考察它们的异同。"偏偏"侧重于表达主观评价,更多地表达说话人对施事者的态度和评价;而"偏"侧重于表达主观愿望,主要是施事者的主观想法。简言之,二者的区别为:偏偏[+主观评价]/偏[+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15.
(一)“作”与“做”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两个字,现代汉语的词书中的注音均为 zuò。其实这两个字,不仅各有不同的涵义,而且是不同的音,这在除普通话以外的各地方音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下面准备对这两个字的渊源及其历史衍变,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17.
张雯 《文教资料》2010,(18):199-201
自由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庄子所追寻的自由是一种"游乎尘垢之外"的超凡脱俗至高至圣的精神境界,要达到这种超越自适的自由必须"忘",因而"忘"也成为其自由观的核心。摒弃人间世的一切束缚和羁绊,先"丧我",继而"齐物",然后可"无待",达到"自由"的真正境界。同时,"忘"又是庄子用以解除生命的悲剧,达到审美艺术人生的途径。在污浊的人间世"忘"以摒弃差别和所欲,超越生命,物我合一,以臻于审美的愉悦观照。  相似文献   

18.
李鹭 《教学与管理》2001,(12):52-53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了这样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因此。在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对鲁迅的人品、作品作出丝毫的怀疑和否定。尤其是“文革”时期,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都被称作“毒草”禁锢之时,只有鲁迅的作品却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并列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允许阅读、销售。鲁迅的言论(特别是其晚年的杂文)与马恩列斯毛的语录一起.被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大字报”大量引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适度人口论”一直是作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一个变种,被指责为一种“不人道”的理论,受到批判,名声不佳。那么“适度人口论”是否真的于我们毫无价值呢?笔者以为不然。本文试对“适度人口论”作些分析,在当今世界人口激增的背景下,看看“适度人口论”有否可取之处,是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能为我国解决四化建设中面临的人口问题提  相似文献   

20.
篇卷一词合用泛指书籍,分用也可分别作为量词使用,但二字在造字之初,各自的本义并不相同。许慎在《说文解字》【卩部】中这样解释卷:"厀(膝)曲也。从卪■声。"可见,卷字在造字之初并非跟书籍义有关,因此第一小节便是理顺卷字的词义引申方向。在《说文解字》【竹部】中许慎对篇的注解为"篇,书也",在第二小节,结合篇编为同源字的相关知识补足篇字的特有内涵。并在第三小节讨论篇卷分用时,阐述二字并存造成的混淆与麻烦,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