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忆流水年华》有7部15卷之多。小说把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理论熔于一炉,用意识流手法创作而成。这是一部难度很大,连不少法国读者也认为是“天书”式的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作品用第一人称叙述,小说一开头,他就把读者置于一种  相似文献   

2.
<正> 为现代派文学的发展立下不世之功的,首推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卡夫卡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已得到公认,但人们对他的具体评价仍然很不一致。有的把他的作品看作宗教式的神谕,有的把它们视为弗洛伊德病案的例证;有人说卡夫卡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后继者,有人称他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先驱。这些不同的评价,恰好说明了卡夫卡真实面貌的复杂性。为了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卡夫卡,我们打算深入到卡夫卡作品之中,对其创作特色作些探讨和研究。卡夫卡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一是生前已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二是生前没有发  相似文献   

3.
余华作为新时期“先锋文学”的重要作家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影响与接受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和《美国》两部寓言式的“成长小说”为例,具体地从人物设置、情节模式和主题内涵来发掘卡夫卡的文学创作对余华这部作品的影响,以及余华对卡夫卡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是蜚名海外的日本作家之一。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说服力的超现实幻境让他的作品闻名遐迩。然而,他最出名的小说还是《海边的卡夫卡》,该作品围绕两个人物展开:为了逃避可怕的父亲强加的恋母情结而离家出走的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以及可以和猫交流的老年“呆子”中田聪。两个人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旅途,他们从无交集,但他们的命运最终却纠缠在一起。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相似文献   

6.
对赛珍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赛珍珠研究的历史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谓几起几落。三、四十年代,国内众多的文艺刊物都介绍了赛珍珠及其作品。如《读书顾问季刊》2期,刊载了伯雨《勃克夫人》、《女青年月刊》13卷3期刊登了雨初《(大地)作者勃克夫人》的文章,对赛珍珠进行了介绍;《文艺月刊》4卷6期刊有毛如升《勃克夫人的创作生活》、《矛盾月刊》2卷1期上登有壮心在《勃克夫人及其作品》的文章,介绍了赛珍珠的创作生活及其几部作品;《成都文艺月刊》2卷3期、《人生与文学》1卷1期、《人世间》24期分别刊登了谭仲超、刘(分木)风与林幽的文章或译文介绍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之一、三,即《大地》、《分散的家》(现通译《分家》,《人世间》介绍时,译为《分裂的家》)。《大公报》1933年5月22日刊登《勃克夫人新著小说〈诸子〉》的文章(现通译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先生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提到卡夫卡,并将《变形记》誉为"上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阎先生对卡夫卡,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十分熟悉并且对他的评价极高,他自己的作品也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以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为例,分析了卡夫卡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涉及中国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卡夫卡生活的晚期创作而成。这篇小说选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长城这一意象来阐释他的生命体验。他采用西方视角来审视中国,在这种审视中他找到了自己切肤的西方体验。对“长城”意象的选择,对长城建造的描述,切合了他的独特精神实质和真实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早就开始尝试写作,190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的艺术家》《猎人格拉胡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寓言、格言和书信、日记。他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曾要求好友布罗德在他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销毁,所幸布罗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加以整理、发表,使其传诸后世。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很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13.
一、文本外围:“推向”驱动与文学预备中介:“社会-家庭/个体”阅读框架的建构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节选的形式呈现,这在篇幅有限的必修教材中,对外国文学名篇的推介,体现了编者对外国现代小说的重视,而在众多外国现代小说的名篇中保留卡夫卡的《变形记》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这与卡夫卡小说个体孤独的表达深刻长远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想象与理解应该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曾经说过:“如果举出一位作家,能和四大名作家并列的,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令人想到的名字。”的确,卡夫卡所写的《变形记》、《城堡》和《判决》等多部小说,让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现代派鼻祖的卡夫卡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他那篇举世瞩目的《变形记》。  相似文献   

15.
汪卷 《文教资料》2006,(3):46-47
一、沈亚之传奇简述沈亚之,两《唐书》无传,据《唐才子传校笺》记载,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登进士第。”(阙名《沈下贤文集序》)沈亚之以文词得名,常游韩愈之门,今存有集十二卷,曰《沈下贤文集》。他的作品有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其诗有“沈下贤体”之称,他的传奇风格奇崛,行文中插入大量诗歌,可以说是传奇小说中的“沈下贤体”。有着诗人和传奇作家双重身份的沈亚之,在他的传奇作品里,充分体现出了他作为诗人的天分和才学,被后代学者看作唐代小说家中诗意识最强,诗境小说作得最好的唐代作家。二、沈亚之传奇的诗化的表现1.传奇小说里…  相似文献   

16.
瓦连京·拉斯普京的早期作品(《给玛丽娅借钱》、《最后的期限》、《活着,可要记住》、《告别马焦拉》)均以西伯利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农村的日常生活,人们因此常把他的作品与“城市小说”对立起来,事实上,他的小说所致力于表现和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他曾说:“我喜欢阅读,在整个作家世界中我特别看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者,他们写本土的人民,娴熟地掌握描写人民的精神和道德生活的全部技巧。”[1]并如此评价自己的作品“从道德方面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是一位怪诞的小说家,他一生从未到过中国,在他笔下却详细描绘了中国万里长城的建造及其庞大的帝国.在《中国长城建造时》中,残缺的长城、专制的帝国、愚昧的百姓都成为他以及西方人眼中的文化“他者“--东方文明,而这个“他者“的出现是以“非我“的形式对“自我“的映射,对中华帝国的想象实质是指涉卡夫卡时代的奥匈帝国.这一特殊题材的小说和他的其他作品共同构成卡夫卡式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抒情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评论者的注意和重视。人们交口赞誉作品中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但是,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小说的思想基础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至于认为“沈从文是个没有思想的作家”(贺玉波:《沈从文的作品评判(下)》),或把他贬成“说故事的人”(苏雪林:《沈从文论》),或对某些作品的主题感到“捉摸不定”(高云: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20.
提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们往往立刻会反应出一个词:异化。说起人的异化,往往认为其社会性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的异化的唯一原因吗?昆德拉说:“如果我们不愿意被一些关于卡夫卡的神话和传说欺骗。我们就找不到弗兰兹&#183;卡夫卡对政治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重要迹象。”他又说。“人们试图把卡夫卡的小说解释为对工业社会.对剥削、异化、资产阶级道德的批评,可是。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构成资本主义的东西:既没有金钱及其力量,也没有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