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勇 《福建教育》2023,(11):16-17
<正>“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仅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为了能“过得了”明天,我们还要什么?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考第一,能力比分数更重要”,这句话值得校长们思考,值得我们来探讨一下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1.“双基”的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双基”中的“基本技能”,是否包括“能力”?狭义的“双基”,仅仅指基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题意挖掘】《明天》(作文题详见本刊2007年第12期第21页)是一道需要展开想象翅膀的多角度作文题,它可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明天,也可理解为生活中的未来。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明天,肯定是美好的。精神文明之花灿烂盛开,物质文明之果累累满枝;科学  相似文献   

3.
“明天”的语法化过程起源于清朝。现代汉语“明天”的两个语义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对时间的起点和终点界定不同以及时间跨度上的延伸性不同,使其语义从确定的时间指向模糊的时间再指向转化。“明天”的时间指称也体现出点和面的区别。不同的受话者对“明天”时间延伸的理解不同,但是各语境理解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相邻级差之间。  相似文献   

4.
校服     
“妈。我的校服洗了吗?”“还没呢!在洗衣机里,现在没水了,明天再说吧!”“天呀!明天再说,那可不行!明天有集体活动要穿的!哎呀,妈呀……”我大声地嚷嚷着。  相似文献   

5.
善于把握今天,而把美好留给明天。这就是作者的发现,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把握的“度”。作者在文章开头就以老师布置作业时说的一个笑话,来阐述明天可期待,但今天更是需要把握住才有明天的幸福。作者在论述把“幸福留给明天”、“把轻松留给明天”、把“浪漫留给明天”和“把收获留给明天”这几个层次时,能正反互补,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启发,去思索明天的美好。作者强调“留给明天”,并不是消极等待明天,而是要积极创造明天,也就是要把握住今天。为此,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谈起,积极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诗教学中依据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分析问题时注意抓住学生已知或易知条件,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分析理解,能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如为帮助学生理解《山行》(部编七册)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于”字,一位老师出示了四句话:“学校定于明天开春季体育运动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年的产值好于去年”、“他  相似文献   

7.
猜电话号码     
夏云  陆海芹 《辅导员》2010,(5):22-22
明明一进家门,爸爸就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今天我拿到新房子的钥匙啦!” 明明听了,一蹦三尺高:“真的吗?那我们明天就去看房子!” 爸爸点着他的鼻子说:“你可真心急啊,明天正巧是星期六,我们全家一起去。”  相似文献   

8.
今天     
哲人说,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无法挽回,明天不可捉摸,我们确有把握的,只有今天。没有零零碎碎的“今天”,就没有完整的一年。抓住了每一个“今天”,你就可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双手一摊:“等到明天再说吧。”那么你也将失去明天,因为今天是明天的起点,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你连今天都放弃努力,又何况明天?到明天变成了“今天”时,而曾是“今天”的那个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最可宝贵的时间是今天。年轻的朋友,请抓住今天,把握好今天吧!今天@漆德琦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学生对有些原理难以理解,对自然规律、知识应用技能难以掌握,或者是由于对现象的抽象认识外加感官的刺激不足,出现“老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有时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管我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针对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平台”一词被广泛运用,何谓“平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有三:①晒台;②平房;③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那么,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呢?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可这样理解:为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根据实际创建的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包括这些方面:教学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与今天之间有扇后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扇前门。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的事情等来了再说。最要紧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一家知名大企业的老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副手应该时时想着努力干好今天该干的事,而正职往往生活在明天。这句话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管理不能仅仅守住今天,更应努力创造明天。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笔者的“关于校长行为的系列研究”也该收场了,于是,就将这“最后一幕”定格在“明天”上,希望在校长岗位上工作的各位同仁都能藐视眼前的困难,平和浮躁的心态,坚信“面包会有的”明天会更好。当然,对明天的期盼不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更应成为校长的一种“哲学”。因为“创造明天”的管理哲学也将给“今天”带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解读《飘》的"明天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天意识”既是《飘》的主旋律,又是其女主人公郝思嘉的隐形性格。作品以美国南方奴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进化的痛苦蜕变过程为背景,通过描写郝思嘉的生存经历、心路历程、爱情纠葛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她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作品可从郝思嘉对真挚爱情、和平安宁和男女平等三个层面解读“明天意识”的丰富内容和深刻蕴涵。  相似文献   

14.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湖北省孝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作文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博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相似文献   

15.
批改完手里的作业,也该为明天的课做准备了。“明天该上《月光启蒙》这一课了”,心里想着,就打开语文课本仔细阅读。文本的语言如月光般柔美,又是歌谣、童谣、神话,使我本来烦躁的心变得平静,渐渐地还轻松愉悦起来。我认为,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讲,理解文章的内容还不是小菜一碟。可当我再读文本与教参时,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不走进作者孙友田的生活,孩子们是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眷恋……  相似文献   

16.
羽佳 《良师》2003,(12)
语文课本中选录了一些古代诗歌,其中有一些难解的字词。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呢?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句的意思,再联系诗的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地领会诗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这里的“坐”,不作动词“坐”讲,应理解为“因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间”字不能译为“中间”,应该读作“jiàn”,理解为“隔开”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应”根据诗人去游园时的心理,可理解为“大…  相似文献   

17.
感悟时间     
与时间有关的比喻总是意味深长,手头就有一句:“人的一生其实只有三天,这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自然,这三天中,最重要的是“今天”,只要抓紧“今天”认真总结“昨天”的教训或经验,并为“明天”的丰收做好足够的准备,就能最终赢得“明天”的丰收  相似文献   

18.
“明天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后的第三个新文学社团。“明天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和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的。“明天社”的领衔发起人、社务联络人及所出版的五种“明天社丛书”的著译者,均是皖籍青年作家。“明天社”后因种种原因而解散,但作为“明天社”发起人的皖籍青年作家们,在他们分别参加了“湖畔诗社”、“语丝社”、“未名社”之后,仍为实现“文学界成长的明天,光明的明天,发荣的明天”而努力着,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绘形。有些词语所表现的景物,生活中不常见,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勾勒物体形状,让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如教“帐篷”时,我画了一幅示形图,然后指名来解释词语,学生解释得很好。   绘色。用彩色粉笔简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景物,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教“苍”字,我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棵青松,然后问苍松的“苍”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出“青色”的意思。   绘景。联系上下文意思设计简笔画,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如教《咏柳》一诗,我设计了一幅简笔画…  相似文献   

20.
1天高气爽 2007年3月13日参加市新课程培训刚回来,要准备明天的课——《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据以往的教法,大多是从高斯求和引入,此课题在2003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有的教师还自创实际问题引入,且不说情境复杂学生理解费劲、费时,还让人觉得“实际问题不实际”为“问题”而问题.可能是再次冲了“新理念的电”吧,觉得以上的设计都不尽满意,有创一下“新”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