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腊月,母亲总要做上一钵甜甜的甜酒酿子。还没到腊月,母亲就早早地利用太阳天把金灿灿的糯谷拿出来翻晒,选出那些饱满的谷子碾成晶莹剔透的糯米。到了腊月二十,母亲就着手做甜酒啦!做甜酒的那天将是母亲一年中特别忙碌的日子。母亲早早地起了床,先把糯米浸到一  相似文献   

2.
爱河深深     
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身体就不好,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在我哥哥十一岁,我5五岁那年的一天夜里,父亲把母亲从医院里接了回来。当时的我只知道抢着吃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不知道不幸既将降临。记不清过了几天,一天夜里,我的母亲悄悄离我们而去了。我母亲去世后,与我们同村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从我记事起就有个阴影一直占据我的心头,总让我隐隐觉得,母亲在隐瞒着什么。因为从小,我就感觉到母亲的爱很淡,无论我在她心里的地位如何,至少她表现出来的疼爱不及对哥哥姐姐的十分之一。母亲每次都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他们,出差回来哥哥姐姐的礼物总是最多的,而我却只能得到一件处理品,有时甚至一无  相似文献   

4.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相似文献   

5.
马际娥 《教育导刊》2006,(12):52-53
我们从小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的勤快,干起活来个个能干和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增强了,也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当时,我对这样的“懒娘”(二婶)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娘太狠心,太无情,不配做母亲。长大后,我做了母亲,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  相似文献   

6.
腊月的味道     
王云霞 《家长》2010,(2):82-82
一进腊月,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节日的味道。在我的印象里,腊月是属于母亲的。  相似文献   

7.
1964年秋天,我背着小书包,跟在母亲身后,穿过村庄的马道,走进了我们村小学的大门。学校在村子北街的最西头。也许母亲拉着我的手,我不记得了。就是拉着我的手,我也是在她的屁股后边。走进老师的房间以后,我就到了母亲的前边。母亲把我交给了学校唯一的老师——我上小学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哥哥     
杨效明 《小学生》2006,(5):I0006-I0007
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也有一个别的亲人-我同父异母的哥哥。初婚的妈妈和二婚的爸爸,刚过门就当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生了我也曾给这个家带来过短暂的欢乐,但哥哥却带来了更多烦恼与不决。哥哥比我大六岁,纯属那种胆儿特大型的人。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总觉得母亲向着哥哥,什么好东西都给哥哥多一些.看见我在旁边撅了嘴,她就会糊弄我说:“哥哥比你大,就要多吃点.”我的嘴巴撅得更高了.别人家的哥哥什么都让着妹妹,可我家的哥哥却什么都要我让着他.  相似文献   

10.
尼克的父亲早逝,他和哥哥以及母亲相依为命。哥哥每天都帮母亲干活,减轻母亲的负担,而尼克就知道整天东奔西跑。有一天,哥哥堵住又要跑出去玩的尼克,希望他留在家里帮妈妈干活。尼克却说,我在干一件大事——我要用玻璃瓶建造一座城堡!哥哥听了大吃一惊,问尼克:"你知道建造一座城堡需要多少个瓶子吗?"尼克说需要两万个。"我能捡到两万个瓶子。一天一天地捡,  相似文献   

11.
裴老师 :您好 !最近读报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母亲 !别把我当高考‘复读机’”,说的是有一位大哥哥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却屡考屡败。这位大哥哥想通过打工的实践证明自己更适合做生意而不是上大学。可他的母亲却固执地坚持己见 ,要求他必须考上大学。他的母亲为供他考试吃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苦头 ,使这位大哥哥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真是苦不堪言。裴老师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 ,我父母同样对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但我成绩平平 ,我想多学点知识肯定有用 ,但考大学我恐怕是没什么希望的 ,此外 ,我还了解到许多小弟弟小妹妹们 ,…  相似文献   

12.
特别的海报     
<正>一风老头还是那么顽皮,当我无法入眠的时候,它却提着小锤子,使劲敲打我的窗户。白天发生的一幕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翻遍了全身上下也找不到自己的钱包,窘迫地站在公交车的投币口前,周围人的目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就在我准备灰溜溜地下车时,一个高大的哥哥替我把车钱付了,就像哥哥为妹妹买单一样,毫不犹豫。虽然只是匆匆一眼,但我却无法忘记他的背影。  相似文献   

13.
1961年我上五年级时,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而我却满不在乎。 父亲早已去世。哥哥柯蒂斯和我与母亲住在底特律一所年久失修、狭小简陋的公寓里。由于年龄小,我根本就不知道母亲靠给三户人家当女佣养家糊口有多难。  相似文献   

14.
郑玉贞 《福建教育》2022,(14):62-63
<正>不觉已走过半生,我尝试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发觉书法一路伴我发展,融进了我的血液。大山里拉联的女孩我的老家在仙游游洋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一过年,乡亲们便夹着联纸到我家,爷爷和大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渐渐地,爷爷不写了,写联的任务交给了我大哥,我负责给大哥当助手——拉联纸。哥哥在对面写,我给他拉联纸。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61年,我读五年级。我在学校的成绩一塌糊涂。而且糟糕的是,我对此一点都不在乎。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我和哥哥克提斯与母亲住在底特律德尔雷一所邋遢的挤着许多人家的房子里。我们的家很窄,布置很差,但是整洁,桌上始终有食物。在孩子们自我封闭的无知中,我们不知道母亲在做着3份不同工作(都是做佣人)的同时,把里里外外侍弄得井井有条是多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儿时,最爱的是给田间劳作的父亲送饭。母亲在灶前忙碌着,我便守在一旁。饭菜开锅了,我便着急着说:"我去送饭!"生怕被哥哥抢了去。其实哥哥才懒得跑腿呢。母亲便笑眯眯地问我:"不先吃吗?""不了,爸爸肚子饿了!"说着,我接过饭盒就开跑了,母亲很满意我的孝顺。其实,我醉翁之意不在送饭,在乎的是……小跑到了溪边,父亲就在对岸,欢腾的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一到腊月,母亲就会每天抱着我站在村口待上一阵子。她是在等我外出打工的父亲。但有一年,母亲一直没有等到,等不到的空闲里她只是一遍遍地收拾父亲的信件,以图用信纸的皱纹把时间磨掉。  相似文献   

18.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可从记事起,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兄妹都不敢奢望的。一次,母亲去给一户新结婚的人家帮忙,人家给了她两块喜糖。母亲给了妹妹一块。剩下的一块,母亲看看我,又看看哥哥,说:“就一块了,你们抓阄,谁抓到了给谁。”母亲说完,就找来两张纸条,分别写上了“吃”和“不许生气”,放到家里那个瓷罐子里,盖上盖,晃了晃,将盖打开。我抢先抓起了一个纸条,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下就泄气了,纸条上写着“不许生气”。初中毕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诚信小故事     
暑假里,我、弟弟和妈妈一起去打篮球. 我们刚玩了一会,就来了几个大哥哥,他们先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然后其中的一个走了过来.我看了看他,他却转身走了回去,只见另一个戴眼镜的大哥哥又向我们走来.我拉了弟弟一下,弟弟看了一眼他,然后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他是来找我们的吧?"话音刚落,"眼镜哥"又转身往回走了."管他们呢,我们快投篮吧."可篮筐却对我们不太友好,一直不接纳我们的球.我们正努力练习着,他们中最高的一位走到妈妈面前,不好意思地说:"阿姨,我们没带球,是不是可以和你们一起玩?""行,你们一起来玩吧!黄思皓,把球传给他们."妈妈爽快地说.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年     
一晃儿来到城市已二十多年,每逢春节,我都会带上爱人回到农村老家。乡下的年虽然简单,却是原版的味道,不仅仅是家家门外的红灯笼,时不时响起的二踢脚,更多的是母亲的年味儿依然那么香醇浓厚。从我记事起,母亲的年总是那么忙碌。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做准备了,她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冻在一个缸里,把冻梨、冻柿子放进另一个缸里。临近年根,就更忙了,打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