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香港教育一瞥朱一平俞凯香港的企业职工教育香港每两年进行一项工业和人力的调查,对人才需求作出预测,以引导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由政府提供有系统的院校式理论知识训练与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由企业负责组织比较专门的实务工业训练,使种类繁多、不同岗位的人都可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发展教育,开发智力资源──这是香港“奇迹”的关键因素之一。英国占领香港之初,活动中心是商业贸易,对教育事业并不重视,实行的是一套殖民统治的教育制度。二战以后,香港的教育受到新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60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的经济发展,港府开始对旧的殖民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以普及教育取代“精英教管’,逐步建立起以智力投资为主导的、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港府先后采取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和扩大中学教育等措施,如1978年开始,全港实施9年免费、强迫实行普及教育,1980年开始,年龄在15…  相似文献   

3.
香港职业教育一瞥富祥武去年,我随青岛市职业教育赴香港考察团考察了香港的职业教育,颇有感受。香港的学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2年(中四、中五),予科2年(中六、中七);大学4年。对青少年实行普及9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毕业后约90%的学生进入初中继续...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随青岛市职业教育赴仑港青察团考察了香港的职业教育,颇有感受。香港的学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2年(中四、中五),予科2年(中六、中六),大学4年。对青少年实行普及9年义务教育。小学6江华业后约90%的学生进入初中继续学习。香港的中?生分为三类,即文法中学(普通高中)、工业学校和职业先修学校。职业先修学校面向约10%的小学毕业生,学校为他们粮供基础工艺知识的五年制中学课程,其目的是配合不同学生的能力、意向和社会需要,发展他们潜能并为他们未来的专业训练做好准备(目前此类学校有23所)。学生在校期间所…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幼儿教育参观团一行七人,去年赴港进行为期八天的参观学习。参观了香港浸会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和职业及心理辅导中心、兴学证基协会、协康会家长资源中心,启思、耀中、跃思、建造商学院等幼稚园,以及救世军幼儿服务中心、宣美聋童培训中心等十多个单位。参加了心理学家、医师为幼教工作者和父母所作的“开拓儿童的世界”的学术报告,还和香港的同行进  相似文献   

6.
历经百年沧桑,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举世瞩目,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经济奇迹,被誉为“东方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这些成就令国人倍感自豪。人们对于香港的成功经验兴趣甚浓,争先研究如何加强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本文拟对香港成人教育的状况作一概述,以期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香港在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土地面积仅有约一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这样的条件下,发展成为世界新兴的工业经济地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和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  相似文献   

7.
在回归之前,“重英轻中”是香港语文教育的基本格局。回归后中文教育逐渐发展成主流,但英文等持续使用,形成了中文为主,两文三语并用的格局,适应了中港交融,“一国两制”,中国和平崛起,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8.
香港成人高等教育一瞥陕直顿去年12月,笔者有幸被邀出席香港《国际持续教育发展研讨会──中西宏观之异同》,同时,在香港浸会校外进修学院的热情支持下,实地考察了香港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重点考察和参观访问的成人高校有:香港浸会校外进修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去香港公开大学新建大厦参观。最使笔者动心的还不完全在其设施先进与管理有序,而是那里的工作人员以自身行为对“开放”二字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一、香港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在职成人对教育的需求。只要有人就读,能聘到合格教师,立即招生开学。二是有机动灵活而且高效的办学模式。浸会有11个上课中心,分布在全港范围,方便学员就近上学。明爱开设早班课———日间课———夜间兼读,实行一日三班,高效率地使用教学设施;浸会校外进修学院、香港大学均提供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的文凭课程,使在职人员就地攻读国外学位。三是实用的一条龙课程计划:短期课程→证书→学位课程(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由初级到高级…  相似文献   

11.
去年六月,我随广东省幼儿教育赴港考察小组参观了香港五所幼稚园(幼儿园)和两个幼儿所(托儿所),感到香港同行们的家长工作有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自办报刊联络家长为了使家长对幼稚园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全部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我所参观的园所都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印发一些报纸或小册子供家长阅读学习。如明爱  相似文献   

12.
从记叙文教学导入议论文教学的训练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语文教学》(烟台师专主办)上刊登了于振国的同题文章,说是总结多年实践,做好导入工作,主要应做如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 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因为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因此,它的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同记叙文比较,议论文往往运用更多的结构复杂的长句。这些长句,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学生往往不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意思。为了掌握长单句,可做些短句组长句,长句改短句的练习,在教记叙文时,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可以从练习中逐步学会掌握长单句的结构,理解它的基本意思,提高驾驭长单句的能力。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复句,学生更不易理解、掌握,为了让学生把握复句,在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让学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呢?《广东教育》今年第十期发表了梅县东山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泉隆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李文认为,要使自己成为‘名师’,就要从四要——爱、勤、博、范着手,严于律己。‘爱’。首先是爱教育这一行,这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也是甘为孺子牛的  相似文献   

14.
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要求呢? 首先,要有一个矛盾,也就是碰到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解决这矛盾的迫切愿望,这就是说面临着矛盾,一心想解决它,而又一时想不出如何解决的办法,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因此偶然看到(或听到)一个事例才会引起联想而有所领悟。一个人如果没有面临什么问题或者虽有问题而没有解决它的迫切愿望,是不会从一些事例受到什么“启发”的。从这一点看来,孔丘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确很有道理。一个人没有“愤悱”,又怎么能受到“启发”呢! 除此以外,“启发”还要有个必须条件,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有关知识。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对于要解决不同问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会有不同的“启发”。例如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牛顿看见了悟出了引力的作用,而如果一个诗人看到了,却可能激起无限诗情。因此要让人们受到“启发”必须了解其知识水平,有时还得讲授必要的有关知识? 要真正使学生受到“启发”,还有一点极为重要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选择最足以引起学生联想的生动而典型的事例,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深入思考而有所领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导入新课的几种作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往往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同志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方法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坛新秀杨墨秋的教学特色有一个人常在思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能不能使双方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个人还在探索——既不片面追求教师“独白”式的讲台效果,也不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此起彼落。这个人是谁?她就是上海复兴中学的杨墨秋老师。这位教坛新秀已显露了她在教  相似文献   

17.
香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辅导中心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下设的辅导中心,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辅导中心强调:人有其价值、人有选择的自由、人有自己的独特性、人有一定的潜质和人有改变的能力。辅导中心以不同的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培养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几种语言之一,是古老而又富有青春活力,足以状物传神,曲折尽意的一种语言,……作为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中国人,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书写它,可以说是一种耻辱。”这段摘自一九八○年九月三十日出版的《语文月报》(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编)里的话,是当代著名作家秦牧讲的。秦牧在文章的开头写道:“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打下一生广泛知识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这个时期,应该注意比较全面的学习。”他用建筑楼宇打比方,说地基打得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中的时代背景教学《教学研究》(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编)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发表的刘远明同志《谈语文课中的时代背景教学》一文,介绍了讲时代背景的五种方法:(一)起始课介绍背景。凡是有关理解全文思想内容的背景应在起始课介绍,如《包身工》、《荷塘月色》、《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因为关系全文,介绍时应突出与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作出板书提纲,便于学生分析课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法”“发现法”,即“问题”教学法,或叫做“设卡法”。这就是在传授系统知识的过程中,把主导作用发挥在让学生独立工作这一节骨眼上,引导他们自行发现问题,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八一年六期刊载郭遵天的文章《教给知识与发展智能》,专门谈了语文课中“发现法”设卡法(的应用。其步骤是: (一)设“卡”,即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主动提出要求解决的或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激发学生过“卡”的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