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仅根据结构形式来译释语义,常常会造成内容偏颇或含义丢失.本文围绕V+ing形式,立足于实证分析,对结构形式中的隐含语义进行了探索,旨在对V+ing形式的使用有更全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而大学精神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即内核的)一致性和传承性,同时大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所以,两方面结晶升华出来的大学之“大”,大在“大道”(宗旨)、大在“大众”(主体)、大在“大师”(实体)、大在“大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语义成分分析是把一个词的意义分解为许多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完整地了解词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在简述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及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培育大学精神的意义与原则,并就“宁大精神”形成的现实可能性、紧迫性及10条塑建途径作了阐述,最后简述了宁大精神内涵的塑造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改革近年来已成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尤其是以985高校为重点的研究型大学。本研究立足于XX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以问卷、访谈、现场听课等方式,进一步澄清南京大学当下通识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尚未厘清;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目标尚未达到;尤其是优秀资源匮乏,难以达到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工具理性主义文化飓风的重围和重压之下,市场、社会、政府等外界因素的联手干预以及大学性质的混淆和位序的混乱成为表征反省批判的姿态与目光的大学牛虻精神迷失的重大诱因。单纯强调大学牛虻精神的重塑缺乏实质上的可行性,从现实来看,恢复大学作为独立的学术与文化组织的特性、赋予大学精神教化和终极关怀的使命,在独立自治、学术自由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大学与市场、政府、社会的关系,才是大学牛虻精神的执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动词 开”结构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本文对“V开”结构的语义进行较为详细地描写,指出“V开”结构可以表示分离态,始继态、展开态和比喻态。本文还分析了这四种态对动词“V”的语义要求,以及动词V和“开”的语义的兼容。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自主权为核心构建大学治理的实证分析框架,将其分为程序性自治、实质性自治、人事治理以及资金治理四个维度。通过对政府中心、学术自治和市场驱动三种大学治理经典模式的比较,证明该框架具备基本的操作性能,能够为大学治理的纵深性探索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大学品牌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品牌的核心.大学在注重品牌打造的同时,理应注重大学精神的铸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人学精神在人学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黄科人精神”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它既是一种校园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实践,张扬并涵养着时代精神的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与境界。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建树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通过卓越的教育服务凸现和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服务意识、人才培养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这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建树和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和思想核心,它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体,但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代代大学师生。文章在比较和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从何为大学精神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精神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新时期中国需要的大学精神,从自由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和全面发展精神五个方面解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文化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有领导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特点、教师行为风格、师生交往方式、学生治学精神、校园环境氛围等。而大学精神主要指在大学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一贯的、持久的、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并引以为豪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文化品质,它既指大学中全体成员的言行中所渗透的一种主导意识,也指他们所具有的精神活力状况和精神气质。大学精神又是会流变的,这种流变在质变与量变方面具有两极性。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有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大爱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情怀,关注人生价值和社会利益,提倡大爱精神是大学使命之要求,符合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是大学精神回归和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市场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精神价值的失落成为中国高校突出的问题。商业化的侵蚀、官本位的蔓延,加之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滑坡,使得大学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危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铸造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大学之魂”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深深地蕴涵在“育人是大学之本”和“科学是大学之根”之中,其核心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赖以坚守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根本。铸造大学之魂,对于大学办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