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左宗棠平定关陇,进而收复新疆,是从陕西潼关西进的,愈往西战线愈长,军需品运输愈加困难。因此他花大气力,从潼关开始,在原来古驿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由东往西,横穿陕甘,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驿道,并在驿道两旁栽植树木。而…  相似文献   

2.
一代名将左宗棠亲自倡导下栽种的“左公柳”,早已名闻遐迩,但其历史与现状若何?未必尽人皆晓。带着这一悬念,笔者最近查阅了甘肃省档案馆馆藏,发现有关“左公柳”的档案对其作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3.
半解"左公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公柳”,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左公柳”的名称概念于今仍常常出现,而“在公柳”古树实物几乎是杳无踪迹。 “左公柳”,并不确指柳树的某一品种。左宗棠经略大西北,号令“军民共建”修路栽树,当时栽的树并未限定哪一种,旱柳、榆钱、小叶杨、新疆杨等耐旱树种均有栽植,而旱柳一种栽得最多。后人以“左公柳”笼统而言,这已经带上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  相似文献   

5.
读者会注意到,这一期的若干篇文章都是有关“左公柳”的。“左公柳”是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及收复新疆过程中,令当地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柳树、杨树、沙枣树等的通称。在中国的古树名木中,以人物命名的恐怕不多见,这是百姓们对绿化山川、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一种褒扬、赞许和肯定。可以想见,在戈壁大漠、黄土高坡上夹道绵延数千里的绿色,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但是,如今“左公柳”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陈迹,一种逝去的风景,人们呼唤着“寻找‘左公柳’”。好在有关“左公柳”的记载保存在历史档案、地方史志和私人笔记里。这些记载,有些是集中的,有些是散存的,将它们收集拢来,撰写一系列文章,刊载于一期杂志上,进行“专题化”,是本刊的一种尝试。 既是一种尝试,在编排上就采取了既分散又集中的办法,专题中的各篇文章分散在各个栏目里,而在排版上集中在一块儿,期望能给读者一种整体的感觉。 本期的专题是“左公柳”。其实,专题取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凡是档案史料中有记载的,能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反映地方特色、文化风貌的事件、人物皆可入专题。本刊打算在今后的几期里再开辟几个相关的专题,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作者给本刊出新的专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设想,共同办好《档案》杂志。 ——编者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7.
“上将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遍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七言绝句 ,出自清代杨昌浚 (石泉 )之手 ,对左宗棠安定边疆的业绩和遗泽后世的“左公柳”作了高度颂扬。读之 ,一幅绿柳婆娑、“虬枝盘结、浓荫蔽日、亭亭如盖”的美丽画卷 ,宛在眼前……威震遐迩的一代名将左宗棠 (1812———1885) ,字季高 ,清代湖南湘阴人 ,举人出身 ,为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 ,在晚清甘肃开发中颇有建树。他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 ,驻甘期间 ,除了创建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  相似文献   

8.
高羔 《档案》2012,(2):29-31
1864年,原本是中亚浩罕国舞师的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南疆地区,在沙俄和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865年成立了“哲德沙尔国”,意即“七城之国”,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针对阿古柏的侵略行径,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人提出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但是,左宗棠力排众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于是,光绪元年(1875年)五月,左宗棠以63岁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左宗棠移驻肃州,就近指挥新疆战事,各路大军陆续西行出关.  相似文献   

9.
胤凌  红日 《出版参考》2009,(1):21-21
1866年左宗棠由江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次年,他在赴酒泉途经武威时,前往文庙拜祭儒门鼻祖孔圣人。当左宗棠走到文庙门口时,管理人员却只打开文庙两侧的小门迎接。  相似文献   

10.
戴伟 《新闻天地》2004,(6):11-13
“红顶商人”本指清代巨贾胡雪岩。胡发迹后,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御封一品顶戴,故称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清末大资本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1861年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杭州清军,次年又为清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125O余万两。他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药店,并经营出口丝业。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当代中国大陆的“红顶商人”指两种人,一是在企业兼任要职的党或政府的领导干部,二是在党政机关兼任领导职务的企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军务.清光绪元年(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清光绪六年(1880年)底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在陕甘总督和督办军务任上,虽在镇压西捻军、西北回民军时"纵兵残杀",被时人斥为"左屠夫",但作为封疆大吏和洋务派湘系官僚代表之一,在甘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于国家与人民的好事.这里仅撷述二三.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在西征时期,就规划了战后整个新疆各方面的发展之路,形成独特的新疆社会创新、改革计划.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左宗棠的三大功:合理安置难民,实施屯田政策;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西北区域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晚清重臣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挫败沙俄分裂新疆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统一,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返京后,两宫皇太后召见。接着,“妙事”出现了:太监们要左氏拿出陛见关节费3000两。你若不出这“人事”,任你天大功劳,也休想见两宫皇太后!  相似文献   

14.
名人与植树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10,(3):40-41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以收复新疆的不朽功勋为世人所敬仰。国内外对左宗棠的研究主要是他的军事才能及经营洋务,很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左宗棠的档案意识,笔者试图通过对左宗棠生平材料的解读,阐述左宗棠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山公园始建于1919年,位于日本满铁附属地内,初名为千代田公园,因临近千代田通(今中华路)而得名,是日本人在附属地内修建的专供其游乐的场所。1919年,满铁在附属地内规划出公园预定地,东西长530米,南北宽385米,面积204050平方米,最初辟建成苗圃。1924年,制定出公园建设规划,将公园划分成游览、运动、安静、儿童游乐、动物观赏等区域。1926年,公园初步建  相似文献   

17.
<正>左宗棠是我国晚清时代的一位爱国将领,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保卫国家,左宗棠在战场驰骋30余年。近些年来,人们对左宗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左宗棠,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对左宗棠的爱国情怀以及收复新疆的全过程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4,(6):F0003-F0003
中山公园始建于1919年,位于日本满铁附属地内,初名为千代田公园,因临近千代田通(今中华路)而得名,是日本人在附属地内修建的专供其游乐的场所。1919年,满铁在附属地内规划出公园预定地,东西长530米,南北宽385米,面积204050平方米,最初辟建成苗圃。1924年,制定出公园建设规划,将公园划分成游览、运动、安静、儿童游乐、动物观赏等区域。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兰台世界》2012,(27):20-21
左宗棠一生充满传奇,从训练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到提倡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毁誉不一。但不管怎么说,左宗棠的爱国情怀是不容置疑的,力排众议收复新疆故地,就是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20.
在洋务运动兴起之时,与上海、天津、福建等地几乎同时,远处西北的兰州也出现了近代工业的烟囱。那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战事行将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将随营修军械的西安机器局移设兰州畅家巷创办的兰州制造局。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用于收复新疆,创了自鸦片战争后首次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还有左宗棠看准了的发展经济可利用的西北盛产的羊毛,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