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新学”以其独特的体用结构,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旧学,也有别于西学的文化模式。近代新学特有的构成因素和体用结构,规定了它文化模式上的独特性。这是旧学和西学都不具备的特征。中西学术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的命题之中,并从观念形态上完成了中学由旧学到新学的转变;戊戌变法之后,风行于世的“新学”漫及社会各个层面,成为新学制取代旧学制的理论依据和舆论工具,并在“中体西用”的模式中完成了新旧之间的学制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学"浅议     
“新学”是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是在中国传统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西兼容的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新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启了进步思想之门,同时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吴鲁虽是晚清科举状元,然而从政期间极力倡导改革教育旧制,推行新学,提出广筹经费,遍立学堂等诸多精辟见解和主张,并且不遗余力加以践行,从而成为近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学教育体制的确立,成为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它导致了乡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单程流动,且在职业的流向上由单向变为多向,而广大农民因贫困等原因,无力将新学教育作为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说与近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学人在建构新文化过程中一种形态比较完备的理论或模式,内涵外延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反映了东方民族的思想智慧,是20世纪中国知识精英的普遍选择,应该给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历史产物,“中体西用”教育模式为近代中西学提供了一个会接点,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变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该模式以“重用轻体”为典型特征,并因此蕴涵着自身无法调和的内在悖论,“中体西用”模式所强调的“中体”本身是“求用”的产物,也靠“用”来支撑,“中体”缺乏一种“体”的支撑。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导致“中体西用”模式存在内在悖论的文化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学与旧学的交相兴替,代表了晚清时期文化演变的基本走向。随着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体制的建立,传统中学在基本内容和框架上完成了由旧学向新学的历史更替。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兴起表现出学术文化的历史性转向,由以学习西方为主旨转向了以提倡国学为主要目标。这种学术文化潮流的变向,与新学发展的偏向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重要的范畴,最能体现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一直是历代哲学家广泛探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之中。“体用”范畴在传统哲学中经历了长期的争辩、发展,在近代哲学中,“体用”范畴逐渐从本体论向价值观嬗变,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对鸦片战争至维新变法60年间传统文化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 ,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固有文化的自我调整 ,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建构模式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从保守主义到全盘西化 ,从中西会通到拿来主义。中西会通与拿来主义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文化挟船坚炮利而来。在顽固派的诘难下“中体西用”论孕育而生 ,然而随着“西用”范围的扩大 ,冲破“中体”之限全面改造社会的思潮已势不可挡。胡适正是站在这个文化革新的前列 ,他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勇气试图“再造文明”。胡适的文化思想内容丰富 ,集中体现在文明———文化的整体观、文化的进化观与文化的惰性论、文化心态与文化改造的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探究现代新儒学的发展阶段要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哲学思想方面的核心要点。本文主要对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哲学思想的发展根源和未来要不断发展的方向,并对这种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新课程改革无疑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而更要求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和树立学习新理念、现代学习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应树立四大学习新理念:变革性学习理念,全面性学习理念,创新性学习理念,灵活性学习理念;应树立十大现代学习观:终身学习观,多元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造学习观,发现学习观,快乐学习观,高效学习观,联系学习观,全面学习观,优化学习观。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学校管理应遵循学习的发生规律,体现团队学习的特点;但为数不少的学校依然沿袭"工业化"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偏离了学习本质,削减了管理效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去行政化"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需要学校管理回归学习本质,回应时代诉求,探索现代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形态和新策略,以实践学习型管理的新范式,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是大学通过其文化构建所折射出的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意志。塑造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逻辑起点集中表现为大学所肩负的文化传承、生产与原创使命。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着多种先进文化 ,其文化品格主要由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构成。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塑造需要坚持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 ,弘扬人文教育传统 ,重视“全人教育” ,尊重大学基本的学术权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及其特殊的内部要素结构决定了高教文化是自由、相对独立的文化,是批判性的文化,是创新性的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多元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一个伟大的创新,葛兰西认为,在西方夺取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而文化领导权的实现要实行“阵地战”,其依靠力量是有机知识分子。今日世界之局势较葛兰西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却从未停止过,掌握文化领导权对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现代大学的文化传承、研究、融合、创新等本质功能清晰明显,文化力在促进大学自身发展中协调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要站在时代前沿,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在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新型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引领社会文化追求,积极促进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全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近代史上的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本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文化研究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范式,既反映在人文心理学取向上,也出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纲领中。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等学科或流派对文化因素日益增加的关注,促进了心理学从文化维度上对自身理论基础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