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导我国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是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的理论特色在于: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崇高地位;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确立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学习、领会、贯彻邓小平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领会、贯彻邓小平教学思想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提高全民族素质 ;发展生产力 ;实现四个现代化 ;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论述了科技、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在探索和回答如何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加以观察、分析和处理。他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马列主义与另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当前深入学习、自觉运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学习和运用邓小平教育思想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择东思想,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纲领,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从十个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提纲契领,以窥其要,以学其精。一、曹重知识,重视教育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思想,仅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就有45处讲到教育。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是:“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正确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二是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在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校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三是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这三方面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过程的,是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意义的。厘清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理论意义,有肋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并掌握其精髓。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特别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上海市开设和不断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王振中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当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他对教育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本文仅就几个问题谈谈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意在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全党全国范围内一个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正在兴起。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系统正确地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又试就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出现引导社会变革的伟大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教育思想),正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它是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和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发展。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以新时期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其主体立论的。正是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立论宏达、思虑深邃的教育改革理论及其拨乱反正、成效卓著的伟大的教育改革实践,拯救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教育,有力地启动并高质量地构筑了教育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纪元。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汲取并借鉴了国外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斗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也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精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的一般原则同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充分证明了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石。一是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三是如何才能学习好邓小平教育思想。文章指出: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石,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要做到“一通四结合”。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研究教育重大问题时,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把教育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者,其理论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现实土壤是中国十多年的改革实践.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概括为发展生产力、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等六个方面;这一理论是一个复杂严密的有机体系,具有思维创造性、理论创新性和鲜明的社会实践性,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