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包含: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 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2.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 等。如:颁布法令。 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 命令、指示等。如:颁发奖章。3.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如:你明 天必须来。 必器:动  相似文献   

2.
晓萌 《音乐世界》2007,(7):142-142
"爱"字在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 a 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欢、爱惜、爱护;与爱组成的相关词语不计其数,生活中的爱远比词典解释的丰富许多。  相似文献   

3.
    
No.2命题作文[浙江省温州市2007年中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惜别】舍不得分别。【惜阴】爱惜光阴。【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  相似文献   

4.
一、as much as/as many as英语中在表示数量的词语前习惯上加as much as,as many as等修饰语来加强语气,意思是"多达……;到达……的程度"。as much as后接不可数的事物,常用在"雨量、水量、时间量、重量、钱数、价格"等方面,表示总量或单位量的大小;as many as后接可数的事物,常用在人或物的具体数量前,侧重于具体数目。注意:"可数事物"不是指"可数名词"。如:The car cost him as much as 900 dollars.句中的"dollars"虽是复数名词,但它指的是不可数的事物"钱",故用as much as。  相似文献   

5.
曹亚平 《现代语文》2013,(7):14-16,2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能力。思辨能力的类型多种多样,从思考对象的层面,可以区分为数理思辨能力和人文思辨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是人文思辨能力,主要指的是对种种辩护性解释或说服性论证的分析、理解能力,鉴别、评估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货比三家"等等.这些话充分表现了比较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既然它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比较?什么叫比较能力?它和对比有什么异同呢?我们所说的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能力也就是通过比较能够辨别异同或高下的能力.对比是指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可见对比属比较的一种形式.所不同的是,对比只限两种事物比较,而且常常是对立的或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相似文献   

7.
类指是指借助使用冠词(或不用冠词)将具有共同性质或典型特征的人或事物形成一个类别。不定冠词、定冠词或不用冠词(即零冠词)均可用来表示事物的类别,这就是冠词的类指用法。冠词的类指用法可分以下几种:1.用"不定冠词+单数名词"表示类指。这种用法是侧重于将该类别中的  相似文献   

8.
分辩和分辨     
"分辩"指辩白,辩解,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它的中间是"言",所以与口头辩解有关。例如:"你竟然不给人家分辩的机会!""这是不容分辩的事实""分辨"指区分,辨别,根据事物不同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它的中间是  相似文献   

9.
正"迷""谜"之辨"迷"和"谜"同音,都读mí;但意义不同。"迷"的本义是失去辨别、判断的能力,分辨不清;引申为迷恋、陶醉、迷失、迷惑等;也指过分迷恋某种事物的人等。"谜"就是谜语,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暗射的话,谜底是让人们猜测的事物本身。例如荆公(王安石)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打一字)",这是谜面;谜底是"井"字。"谜"也用以比喻  相似文献   

10.
吴安运 《英语辅导》2002,(10):20-21
[误]The horse walked across the bridge.[正]The horse went across the bridge.[析]walk通常指人“走”或猪、牛、骆驼等行动迟缓的动物,go则可用于指马或一切动物。  相似文献   

11.
“辨别”“鉴别”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重在分辨。如:“如果指南针丢失或者损坏了,不要恐慌,你可以根据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比较,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有着广泛的空间,从作家背景到主题内容,从语言风格到诗文意境,从理解句子到词语分类等,都能成为比较法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相似文献   

14.
擦玻璃     
黑皮 《小学生》2009,(10):F0002-F0002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的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种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的事物内在关联去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即对大自然的兴趣、考察、研究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业科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园林设计师:科学史上许多名人都可以称为自然观察智能的杰出代表,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发明家爱迪生等。  相似文献   

15.
曹卫星 《中国教师》2011,(22):39-40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比较"的解释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旨在通过比较显示异同,凸现主体事物,使其特点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明显。"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将"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把内容上、主题上或形式上有一  相似文献   

16.
"块"本义指"土块",汉末三国时期才出现了类似量词的用例。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话里"块"是个泛指量词。关于其称量对象,宋代以前为符合[+团块状]特点的事物;宋代开始逐渐用以称量较为抽象的对象以及"钱、货币";元代时可用以称量[+片状]事物。  相似文献   

17.
董莉 《历史教学问题》2006,(3):104-108,92
历史评价能力是高中生应努力培养的历史学科能力之一。它包括:(一)鉴别。指辨别历史材料的真伪并在材料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辨别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局限性的能力。(二)鉴赏。指感受、理解与评判艺术品、文物及文字史料的能力。(三)评论。指对历史上的事物、人物和史学观点等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鉴别、比较、分析,依据事实判定真假,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价值进行评判与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家教文萃     
如何让宝宝懂得“爱惜”1.让宝宝从爱惜玩具、图书做起。父母要告诉宝宝玩具的玩法和保管的要求。督促其玩后整理好,放置的地位;看书时,父母也应教给宝宝正确的翻阅动作,告诉他不要弄破弄脏图书,看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2.带宝宝参观一些劳动过程如参观服装厂,看看漂亮的衣服是经过多少复杂的工序做出来的;参观工人是怎样制作家具或粉刷墙壁的,使宝宝了解每件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3.父母一定要带头不浪费粮食水电,不乱扔书籍;在家爱惜家具用品,在公共场所不踩踏坐椅或栏杆、爱护公共设施等,这些都会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4.让宝宝参与力所…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和贝克莱的"心外无物"的观点有诸多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些具体的差异。首先,关于"心"的问题上,王阳明的"心"或"心体"指内存天理的道德之心,而贝克莱之"心"是认识、产生观念或对象的精神实体。其次,在"物"的理解上,王阳明的"物"虽然可以泛指各种存在之物,但主要指意向性的活动和赋予对象的意义活动;贝克莱之"物"是指观念的集合物(对象、事物)。它们的共同点是"依心而在"。最后,在"心外无物"的观点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意之所在便是物,事物之意义因人而存在,仁者的境界;而贝克莱所谓"心外无物"则有两层含义:作为观念的"事物"不能在精神之外存在,心外没有物质实体存在。  相似文献   

20.
思维障碍(thought disturbance)是指人脑反映事物一般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过程的异常,表现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等方面.[1]简单地说就是思维过程发生紊乱,不能正常进行思维活动.思维障碍一般可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思维形式障碍又可分为:①指思维速度及思维联想活动量障碍,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缺乏及病理性赘述;②思维连贯性障碍,包括思维松弛、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及破裂性思维;③思维逻辑性障碍,有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及诡辩症等;④思维活动形式方面的障碍,有持续性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语言及模仿语言.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主要指妄想,是一种病理的信念,虽然思维内容与现实不符,但患者却坚信不移,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