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报纸是面向农民的。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四个服务——政策、技术、信息,生活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今年报纸的发行量,已经达八十一万份,而且95%以上都是个人订户。在办报的实践中,我们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报纸要回答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农民最迫切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自1979年报纸上开辟《讨论会》专栏以来,每年在报纸上至少开展四五次问题讨论。《讨论会》活跃了农民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南充报的《政策问答》专栏,近两年时间,共解答农民提出的具体政策问题200个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对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群众有许多具体政策问题迫切要求报社解答。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6月开始.陕西农民报就专门拟定了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安排意见,并组织编辑记者深入陕南、陕北等贫困山区,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了宣传角度.以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帮政府解难.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科技知识,宣传精神文明.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省上农口机关的表扬。一、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我们经过广泛深入调查.了解到了农民读者对报纸的希望和需求是.通过看报纸.学习了解政策的读者占到47%,学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县级台站一般性的农业生产报道是很多的。有些报道不能受到农民听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回答农民在生产活动中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 《传媒》1999,(5):15-16
伴随着共和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诞生的《经济日报》,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在繁花似锦的我国报坛上,它独树一帜,已成为经济领域的权威性大报。 从1986年到1993年,我曾在这家报纸担任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的年代,报纸如何反映改革、宣传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几年来,我们注意从读者来信中挑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试图改进宣传,深化对改革的报道,收到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2)
以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文/吴保恒——陕西农民报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的几点体会从去年6月开始,陕西农民报就专门拟定了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安排意见,并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到陕南、陕北等贫困山区,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了宣传角度,...  相似文献   

9.
参加这次座谈会,听了几位业内资深人士的发言,受益匪浅。自己也是边学习,边领悟,边思考,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月2日,陕西日报一版刊登了该报记者写的《延安发生一起幼儿食物中毒事件》。这则消息反映了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关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我认为,记者选取的并非最佳角度,对导致这一事件的坑人奶粉未指明商标及生产厂家,就更是一大失误。延安发生这次食物中毒事件。皆因劣质奶粉引起,读者最关心的自然是这种奶粉的商标及生产厂家,以免继续使用再受其害。然而,记者对此却以“某厂生产  相似文献   

11.
跨进新千年,迷茫的人们渴望看到清晰的未来;徘徊的人们渴望碰到更多的机遇;精明的人们渴望赚到更多的钞票.跨入2000年,中国的百姓最关心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一、同自己关系密切的党和政府的政策。二、国内、国际的人事变动。三、新近涌现出来的各种人才及其贡献。四、市场物价的变化。五、对自己思想、工作、生活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14.
邹韬奋同志在三十四年前主办《生活》周刊的时候,对办“读者信箱”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尽其所知,或代征专家意见,竭诚答复,认为是辅助读者的一个途径,也是做好朋友的义不容辞的一件事情,是我们觉得很高兴做的。”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政府向获荣誉证书的老同志和优秀新闻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这样一个会在市委的会议室召开,我觉得非常好。这表明新闻工作者和党的机关的密切关系。耀邦同志说,党的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当然应该和党委机关有很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报道是给谁看的?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了,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许多报道是从工作角度来写的,是围绕着一部分干部转的,而不是面向群众,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新华社2月9日播发的消息《全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材工作取得新进展》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这条600多字的消息。共分三段,头一段导语是:“人民解放军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据总政治部统计,1986年全军开办各种类  相似文献   

17.
把新闻比作“易碎品”,是对新闻时效性的一种形象比喻。《空难救生记》之所以获得1992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原因就在于这篇通讯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回答了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这次空难事件发生在1992年7月31日下午3时零6分的南京机场。3时15分左右,我在报社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依法保障档案工作更好地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省档案局开展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专题调研。副局长于佩常带领法制处、经科处的同志深入到大庆、鸡西和牡丹江三个市所辖的龙凤区、肇州县、鸡冠区、密山市、海林市和宁安市6个县区、8个乡(镇)、29个行政村进行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调研。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档案室,现场查阅档案,与乡(镇)村领导和档案人员座谈,听取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人员对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看到一些来稿无论从主题到内容,从形式到文字,都不那么令人满意。从大的范围讲政策上没什么错,从小的角度看文字上还可以,可仔细推敲呢,又得不到要领,叫人提不起神来,叫做不咸不淡,不过瘾,不够味。  相似文献   

20.
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语言问题是报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报纸、刊物运用语言这一基本工具,来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和文化知识。报纸、刊物是不是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我们都记得,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社论,号召我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这个号召推动我们用严肃负责的态度去学习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以便更有成效地完成报纸和刊物的宣传任务。现在,经过将近十年时间,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