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2):97-105
小社出大书之三——《中国民居》 前两次说的是“学林”的丛书,现在回过头来再谈“学林”的“大书”。前面我曾经说过:“学林”每隔两年左右就要“爆炸”一颗“原子弹”,即出一本“大书”。但是,这些“大书”并非“两年左右”就可以出得来的,而大都要经过三五年、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划和磨练才能打造成功。  相似文献   

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3.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4):99-106
名人情结不可无:名人、领导与学林图书 我在介绍“学林”的“青年学者丛书”时,曾经说过,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不薄名人爱新人”。意思是在尊重名人的同时,努力为当时尚无名气但很有前途的新人做一些扶持的工作。那时强调的是“爱新人”的一面。这里,回过头来,想说一说“不薄名人”即尊重名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3):109-115
“学林”图书的若干“第一” “学林”成立以来,出了数千种图书,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大书、丛书等以外,还有一些颇有特色并略有影响的书值得一提。这里,我以在“学林”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若干“第一”的书稍加介绍。  相似文献   

5.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2,(1):118-124
前面的《学林史话》,对我供职学林社的二十多年中,我社已经出版的和本应出而没出成的主要图书,大体上都已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但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好像还有一些遗漏。请教了几位熟悉“学林”的朋友,他们认为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书,  相似文献   

6.
学林出版社成立已经15年了。 15年来,“学林”始终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当年“学林”成立时,寄居在出版局内,从十几个人开始了我们的事业,称得上是“白手起家”。后来,我们由暂时租借的办公地址到迁入自购的文庙路办公楼,到今天搬入具有现代气息的出版大楼办公,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事业逐渐做大。“学林”的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7.
1949年,整个中国知识界都面临一个选择问题:是留在大陆,还是东渡台湾?作为当时名震学林,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的国学大师钱穆同样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经过一番思考后,钱穆决定跟随广州私立华侨大学迁居香港.  相似文献   

8.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3):105-112
“小社出大书”之一——《中国历代服饰》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出版局领导就要求“学林”要办出特色,要在改革上不声不响地起步,要“出书、出人、出经验”,不要走其他出版社的路子。副局长兼社主要领导刘培康同志在1983年1月22日“学林”研究出书工作的会上曾说:“学林”“每年要有一二本重点书,有二三本畅销书,每年要有叫人感到轰动的书。”  相似文献   

9.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3):117-121
在“学林”早期出版的“大书”中,有一本比较特殊,那就是《隋唐文化》。因为,别的“大书”都是单独一本,而《隋唐文化》则是由一本“大书”引出一套“大书”的“带头羊”。《隋唐文化》是陕西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仁波同志主编的一本大型画册。我社在成立后不久就列人了选题计划。由于我社与香港商务和香港三联合作出书的成功,也引起了同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成员的香港中华书局的兴趣。于是,在1988年8月26日,  相似文献   

10.
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现隐居香港。独步学林的汉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世时,学界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之后,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  相似文献   

11.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2):110-111
1981年,我由上海市出版局理论研究室调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当编辑,成为“学林”第一批职工。1986年,从一个普通编辑被越级提拔为副总编辑,两年后,又受命担任社长。十一年以后的1999年,改任总编辑。2002年2月,因为年龄关系,离开“学林”到韬奋纪念馆工作并且在那里退休。  相似文献   

12.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出版总序中满含深情地说道:“甚至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档案(亦称《叶名琛档案》),英法联军时遭抢掠西运,今藏于英国伦敦。”表达了对这批珍贵文献的无限痛惜之情。这批档案是目前己知保存最为完好的督抚档案,学林期盼己久。可以告慰学林的是,  相似文献   

1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1):108-115
韬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林”就把做好有关宣传韬奋思想和韬奋精神图书的出版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它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确定了《韬奋与出版》一书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文汇报创刊65周年之际,文汇出版社出版施宣圆主编的《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文汇报是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数十年来,文汇报坚持“双百”方针,注重学术讨论,开辟学术园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是《学林》专刊(1979年~2001年)的文章选编。全书60余万字,共180多篇,分历史人物、史学研究、史籍整理、哲学研究、经济哲学、古典文学、社会学、儒学文化、孔子研究、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海派文化、法律文化、上海史研究和回忆与纪念等22个门类。作者大多是…  相似文献   

16.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4):116-121
努力为新闻出版事业呐喊(上)——“学林”的刊物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上面给我们规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出版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著作”。据我所知,全国在出版社任务方面明确作这种规定的,好像还没有见过第二家。  相似文献   

17.
晓言 《中国广播》2004,(9):63-63
“皱”、“诌”、“绉”三个词拼音字母完全一样,都是“zhou”,字形也相似,但词义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8.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惟独不能没有追求;人,什么都可以放弃,惟独不能放弃的也是追求。这是人与宇宙万物的根本不同。历史由人来写,杂志由人来办。《档案天地》作为河北省档案局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年来,它恪守着改版改革的初衷,奋力地追求着“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追求着“立足河北、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19.
陈曦 《传媒观察》2007,(5):53-54
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但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是“弱势”,一般情况下扮演的都是“分得一杯羹”角色,主动性、创造性都不能像在地方“两会”中发挥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   

20.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