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从众行为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阶段的群体,从众行为突显。因此,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从众现象着手,具体分析何为从众行为、青少年从众行为的主要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及成因,就从众行为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具体引导方案。以期有效利用从众,使其有利于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大学生从众现象产生需求,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方式,提出了调控大学生从众行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72-174
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群体,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习从众行为问卷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编的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问卷信效度较高,问卷由受暗示性、趋利从众、趋弊从众三个维度组成,趋弊从众要高于趋利从众,从众行为普遍发生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性别、专业对从众行为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避免消极从众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小波 《文教资料》2008,(30):175-176
从众行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众行为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认真分析大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和成因,控制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显龙 《班主任》2013,(11):29-32
【话谁背景】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从众现象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但由于中学生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相对比较缺乏,加之自制能力较弱,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从众行为都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看见别人穿戴时髦会为自己的朴素感到寒酸,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很密切。环境意识是由环境认识、环境情感和环境意志构成的。学生的消极环境意识与行为是由社会责任扩散机制、消极从众心理、负强化的柔弱性、过分自我保护心理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教育应从环境认识、环境责任心、环境法制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学生自身存在的种种消极心理,如胆怯、从众、自卑等,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我利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实施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舞台,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实施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容易使人丧失创新动机和兴趣,使人变得毫无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消除从众心理,做到既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又敢于标新,勇于求异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注意、思维、情感都有一个共性———不稳…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校园中大学生的从众现象,剖析产生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的原因,提出采取班情分析、文化建设、朋辈引导、线上线下阳光跟帖等措施,加强积极从众心理引导,将学生积极从众心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行为影响突出表现为从众现象,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赶时髦”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从众行为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得好,就能发挥重大作用。实际班级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忽视了群体的从众现象,从而使班级管理捉襟…  相似文献   

10.
学生从众现象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普遍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是从众现象的真实写照。对学生从众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可以对从众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教育中积极应对从众现象提供参考和思路。从而合理运用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巧妙回避学生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从众现象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普遍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是从众现象的真实写照。对学生从众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可以对从众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教育中积极应对从众现象提供参考和思路,从而合理运用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巧妙回避学生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冒永健 《班主任》2005,(11):30-31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的小学生来说,消极作用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试对小学生的几种从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学习计划、内在目标、自我效能、学习控制、学习管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经过分析,这些差异与家庭、学校的教养方式,从众心理、行为以及就业性别歧视有关。文中探讨了针对这些差异应当采取的相应教学对策,如师生要认识到性别角色的消极和负面影响,关注学生从众心理和行为;倡导建立和发展"因性施教"的高校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创造男女生平等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试析从众心理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众心理是人类群体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众”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的从众心理是盲目的、丧失个性的心理顽疾。本文试图浅析消极的从众心理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从而使人们正视这种心理现象,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从众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消极的影响,同时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从众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契机。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从众现象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但由于中学生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都比较缺乏,加之自制能力较弱,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从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案例教学中学生应定位于主动学习者、积极合作者、善于表达者、有效倾听者和勇于辩论者的角色,进而分析了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积极竞争的积极行为及应避免产生的从众、排斥、搭便车的消极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课堂中客观存在着学生的从众行为。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二重性。当前中小学生课堂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养成、影响校本课程的制定和实施及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教师应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鼓励性”班风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诱导性信息的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意班级群体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从众行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追风逐流细思忖——高中学生从众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在高中学生的从众行为提出问题,进行调查访谈,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现在从众行为比较普遍,这些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现象,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高中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盲目从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利用学校集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和改进有着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从众心理的积极意义、消极效应、正效应、负消极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运用从众心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