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竞技项目为主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已不适应“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改革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四川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较弱;竞技体育发展资金来源单一,在管理模式上缺乏灵活性,高校对竞技体育建设存在“高度重视、低幅投入”的现象;地缘因素是影响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首要外在因素,为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各高校应统筹规划本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努力创建适合自身竞技体育发展的融资渠道,并体现出建设突出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体育管理研究重点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局限于体育教学,而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极少,如何建立新型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对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余曦 《考试周刊》2010,(7):138-139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化为中心”的现象,本文作者以中南六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与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目前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以往所形成的以竞技化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淡化竞技化教学注重健身和人文精神;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多样的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观念要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发展(向健身性与文化性方向发展、向主动性与娱乐性方向发展、注重人文精神方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竞技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培养体育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竞技体育的定义、内涵、特征和功能,指出竞技体育文化仍然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流;同时,高校校园竞技体育应根据高校体育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减少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增加非正规性竞技体育以提高其娱乐性,对高校深入实施素质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点,以取得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运动,它是组成体育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和进步,竞技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逐渐成熟,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喜爱。而高校竞技体育教学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责任,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体育的发展和完善,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竞技体育训练还存在着训练随意性大、训练经费不足、训练项目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以赛代练"增强训练效果、科学设置训练内容、有机结合技术战术训练、合理分配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等改革建议,希望以此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都是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竞技体育,在教学手段方面过于单一,再加上考试的方式不科学,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着手,提出一些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体育足球教学一直停留在竞技技术评价这一层面,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终身体育知识的培养.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以竞技项目训练为主的课程模式,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应用目前诸多外企和国内大中型企业采用的“拓展”训练的培训理念和训练项目来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体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的体质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同属高等教育的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在性质、目标任务上的异同,既表明了两个体系发展方向不同,也显示出了二者有着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二是要坚持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同步开展,促进普及与提高;三是要提升竞技体育树品牌,学生体育促发展。通过这些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与方法互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和大学生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竞技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社会学角度解析竞技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体育仍沿袭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传统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枯燥、学生主动性下降、考试恐惧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提出在"以人为本"、"终身体育"课程理念下,改造原有体育课程体系,实现传统竞技体育项目"软式化"过渡;构建"轻向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构想,并在渤海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加以实施。旨在使学生感知自由、体验快乐、轻松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的推广构筑坚实的依托。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特征及作用进行论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于为推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窦红 《辽宁高职学报》2003,5(4):60-61,66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竞技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置教学大纲于不顾,视教学原则(因人而宜,循序渐进等)而不行。重竞赛方法和规则,轻体育教学之功能。文中提出: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课题,旨在如何运用竞技体育运动的观赏性、竞争性和激发性作为体育手段来搞好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贾冲  苏凯 《华章》2011,(30)
本文采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原理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以大连民族学院2010级男生篮球选项班中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原则确定实验班(36人)和对照班(34人),自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共计进行28周时间,每周一次80分钟的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班采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后的内容上课,对照班采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上课.研究结果:(1)通过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改造后的高校男生篮球课的教学,实验组学生在“50m跑”、“立定跳远”二项指标提高显著,“1000m跑”指标提高非常显著.表明体育手段化的篮球课教学,可以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水平;(2)通过长期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改造后的篮球课教学,可以使高校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增强,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困扰着高校体育的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强化高校体育专业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确立体育课程新的教学目标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设施优势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指出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大学生的健身、健美、竞技、娱乐、终身锻炼的需要 ;课程的教学要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完善人格和形成个性为目标 ,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考察、访谈等方法,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贵州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以及贵州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贵州省领导和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师资力量配置;规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合与开发;借助西方竞技体育的比赛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教学.以期改善目前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竞技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在体育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体育专项的专业性,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培养担任学校体育教学的师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主要方法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