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相比较,有其特殊的格式。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必须用判断词“是”,它同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判断宾语;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一)判断句的格式一、用语气词“者”、“也”表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格式。又可分为三种。1.主语后边用语气词“者”表提顿,谓语后边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译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哪些特点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不用 判断词“是”的。表判断的句 子,有其固有的格式。常见的形 式有四种。1、……也;2、……者……也;3、……者……;4、……。(无“者”、“也”)第一种谓语后边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张骞,汉中人也。”译为“张骞是汉中人。”第二种,主语后边加“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这种形式的判断最为明显。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第三种是主语后边有“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但谓语后无“也”字。如“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它的判断意味没有前两种强。第四种,既无“者”复指,提顿,也无“也”帮助判断。如“荀卿,赵人。”判断的意味更弱些了,是一种解释性句子,仍是判断句。 表示否定的判断就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这里要注意,“非”是对整个谓语判断的否定,而不能看作是仅对其一部分的否定。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非”不只是对“士”的否定,而是对“士之怒”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所谓判断句,是指那些用来判断主语的类属和性质的一类句子。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判断宾语,上古汉语则不然,而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由上古的判断句到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其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1〕上古汉语的判断句,往往在主后后用助词“者”提示并兼表顿宕语气,在名词(包括名词性词组)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句,表陈述语气。这样,“者”与“也”相  相似文献   

4.
判断句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但有时也可以用其它词类如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前者如“庠者,养也。”(《孟子·滕文公上》)后者如:“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新序·杂事》以上均详见拙著《古代汉语句型大全第34—35页)这类句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实属罕见,所以不另立类。在上古汉语中,肯定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字。判断句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是“者”字,句尾语气词子“也”字。“者”、“也”可以不译。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句型公式,现将公式中使用的符号注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文言文中判断句辨析 以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构成一种判断关系,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中,常用“是”表示判断关系,而在文言文里较常用是语气词“者”、“也”,有双用“……者……也”;或者单用“……,……也”;“……者……”。另外也用“为”、“乃”、“则”、“皆”来表示的。在鉴别是否判断句时必须注意,文言文里有用代词“是”作主语的句子,不要把“是”(这、这个)误会为判断词。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格式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6.
一、训练目标在句式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典型形式是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即“…··者……也”,也可转变为以下几种格式:“……者也”、“……者……”“,…··也……”有时也用动词“为”表判断,还有用副词一乃、则、即、亦、必、诚、皆、悉、固”等兼表判断。2被动句文言被动句的常用格式:①用介词“于”表被动;②用介词“为”表被动;③用介同“为……所”表被动;④用”见”表被动;⑤用“……见……于……”表被动;⑤用…  相似文献   

7.
童区寄者,柳州荛牧儿也。《文言语法》:表示提示和停顿的语气词“者”字,其中一种用法是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之后,这种句子一般是不用“是”义诸动词的,此句即例。《古汉语虚词》:“者”字作为语气词,表提示。其中一种用于判断句,主语用“者”提示,谓语用“也”终结,而不用系词。这句可译为“一个名寄的儿童是郴州砍柴草和牧牛羊的小孩”。《古汉语虚词》:“也”有时用“……者,……也”的格式。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文言语法》:“布”在此句中是名词作副词用。有些名词和名词语用如副词的,或者表示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这类用法可以加“以”字来解释它。这句的“布囊其口”可译为“以布囊罩其口”。(评笺)“布”是名词,在此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谓语“囊”的工具。“囊”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罩”的意思,“蒙”的意思,“掩”的意思皆可。寄伪儿啼,……力上下,得绝,《文言语法》:“力”是名词,在此作副词用。“力上下”可译为“用力地一上一下”。《文言词语汇释》:“力”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上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考点说明】从近两年的高考走向看 ,对文言文中那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考查也时而出现。如 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 13题 ,就考查了“成分省略”这一文言文中极为常见的语法现象 ;因此 ,它尽管没有像实词、虚词一样作为每年必考内容 ,但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复习这一考点的时候 ,我们主要应了解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这五种句式。下面对这五种句式分别作简要说明。1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五种 :( 1)主语后面用“者”表停顿 ,谓语后面用“也”表判断 ,构成“……  相似文献   

9.
关于句首的方位词和方位词组在句子中充当成份的问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一方面,它属于名词,居于句首,具备了通常情况下主语的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它们所表达意义的特殊性——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所以有时又作状语。对于上述现象,一般的语法书通常这样规定:在判断句和描写句中,它们是主语;在叙述句中,它们是状语而不是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0.
英语的形容词是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名词(或代词)的属性及特征的一类词,它在句中主要充当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补足语和状语。但是以前缀a-开首的形容词的基本特征是表示人和物的状态,因此在句中用作表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补足语、介词宾语补足语、后置定语、状语及双谓语。  相似文献   

11.
这里对文言語法只談一个极其概括的輪廓。分为三个方面加以叙述:(一)句子成分;(二)詞序;(三)单复数。 (一)句子成分上古汉語句法成分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是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詞;第二是第三人称代詞一般不用作主語。判断句,又叫做名詞謂語句,就現代汉語說,也就是“是”字句。例如“孔子是鲁国人”,这就是一个判断句,“是”字是判断句中的系词。在上古汉語里,这个句子只能是:“孔子,魯人”、“孔子,魯人也”或“孔子者,魯人也”,不用系詞“是”字。有人以为文言文里另有系詞“为”字、“乃”字等,那至少不是正常的情况。甚至在判断句中用了副詞的时候,依現代汉語語法应該认为这些副詞都是修飾系詞  相似文献   

12.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般认为,"也"字煞句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本文认为,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主语+名词性谓语。"《尚书》时代"是"已作为判断词。"是"不是古汉语唯一的判断词。断定判断句的句型标准主要根据谓语的性质,谓语必须是代词、名词或名词短语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常用介语“被”字去表示。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个“被”的宾语是施事。“被”字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并用它表示某种不如意的事,这是汉语里被动句的特点。只不过古汉语里极少用“被”字去明显的表示被动。本文所说的被动表示法是指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字而造成的句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表示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式: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①是孔丘逐放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于臣。——(《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15.
系词在后的判断句汉语判断句自使用系词“是”字以来,“是”字的位置一般处于主语和表语之间,其格式是: 主语 是 表语我们在敦煌变文里,看到一些判断句,其中系词“是”字却置于表语之后,形成如下格式: 主语 表语 是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朱自清先生》,有两个句子存在语病:一、“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的那几年。”这个判断句的主语残缺。“见面”、“谈……问题”这两个并列短语本可以作“是”的主语,但由于后面加了一个“时”字,就变成了状语,致使全句的主语被掩没。去掉“时”字,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经常要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判断,这就需要使用判断句。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由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不能直接作谓语,所以,判断句通常由主语和判断词“是”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的合成谓语来表示。文言文判断句的表达方式则明显不同。一般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以“被”字为主要标志外,还有与“被”字在语体或使用范围略有差异的“吃”与“蒙”;从对《水浒传》中被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被动句不仅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存在被动关系来确定,还可以依据是否有受事主语进行分类。从而看出存有无受事做主语的零主语被动句和受事两现被动句。  相似文献   

19.
“也者”式与“者也”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形式,但二者用法差异很大。弄清它们的用法,对阅读古书,准确理解文意,不无裨益。 一、“也者” 在“也者”式中,“也”与“者”均为语气词,属语气词的连用。我们知道,作为语气词,“也”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顿宕”语气;“者”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提顿”语气。二者连用,以加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20.
判断语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古今汉语中的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要用判断词,而古汉语判断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者……也”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形式。例如:门)于瑜者,充兄控也。(《赤壁之战》)——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控。(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在古汉语中,还常常用这种判断句形式来解释原因。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