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新课标提到阅读教学时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教会小学生体验和感悟课。何谓体验?就是指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对课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何谓感悟?就是小学生接触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其中的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两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认识、理解.两的区别就笔理解,体验着重指小学生读懂、理解课而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则着重指小学生体验课而产生的做事做人的启迪。体验属于读移情“入”,感悟属于读明理“人世”,后是前的升华,也是语教学所追求的学以致用的目标。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是一种主要来自小学生内心的学习活动,而要顺利且有效开展这种学习活动又非基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历不可,这就自然给小学语老师提出这样的语教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语特级教师钱正权的理解是:“在语教学中,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对课中的人和事、物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看得出,体验强调实践性、能动性和情感性。组织并运用好了“体验”策略,师生会在课堂这一平台尽情展现生命的色彩,启迪着无穷无尽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阅读中,无沦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相似文献   

4.
<正>演读体验课是指语文学习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以分角色读、创设动作读等形式,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字、词、句、篇)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语言上获得感染,情感上得到陶冶,对课文内容有所体验的课型。它具有相当广泛的外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参与的成员、演读体验的内容还是演读体验的方法来说,其外延相当广阔。一、演读体验课的特点(一)亲历性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  相似文献   

5.
"赏读",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体验、感受、顿悟而获得真情实感的过程。正如新课标要求的那样,"赏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6.
"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 阅读是一种技能.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趣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张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把读作为一种手段,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读的平台,以读为本,引领和点拨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把语文读出来。因此,教者在语文课堂要正确把握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体验?体验是指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对课文中的人物、事、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发胖式的分析与拉长了的体验仅仅一墙之隔,可是跨越这一步,需要的是厚重的底蕴、驾驭教材的功力以及融渗到血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阅读教学必须通过读懂每一篇课文内容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仅读懂一篇课文内容绝不是阅读教学。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能…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编者也一再强调,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傻读,所谓朗读应该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下面,谈谈我对朗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中这句话已道出现如今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的正确导向。当然,读,不能放任自由、毫无目的,而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力求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体验,读中有所积累。一、平等对话,激情研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中,学生披文入境、情动辞发。如教学《乡下孩子》时,导读第一节后,  相似文献   

14.
张排喜 《考试周刊》2010,(51):14-15
悟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动性学习的必要条件,要在积累、情境、实践中慢慢培养。然而,"教学过程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在悟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触发感悟的情境和契机,并及时地予以点化,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理解产生强烈的震撼,学习真正从知识的积累转变成生命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教师专家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阅读教学的多种方法途径,不管是哪种教学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验其意其境,而不管是哪个教学过程,要有所理解,有所体验,又都离不开读。  相似文献   

16.
正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手段。学生有所感悟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情感体验要靠读,语言积累也要靠读。因此,读课文,必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但又不能整堂课都让学生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背课文。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中,无沦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不光悟其情,还要悟其法。也就是说,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注重对课文语文的学习、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感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18)
阅读课要想让学生从文字的层面上升到文学的层面甚至文化的层面,那就是“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有所体验。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阅读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以读为本’、内外结合的教学,它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创造空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有趣的情境,让语文的训练从课堂走向课外,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从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体验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