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困难,找《战友报》!”这是时下流传在北京军区基层官兵中的一句口头禅。当好基层的“寻呼台”、当好官兵的“代言人”,这是近年来《战友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了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在宣传工作中,从1999年10月开始,《战友报》开办了《基层之友》专版,至今已出版136期。本着不断强化报纸服务功能的编辑思想,这个专版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服务,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形成了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专版,不仅受到了广大基层…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经过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1950年,当我还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就担任了《进步日报》、《天津青年报》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通讯员。抗美援朝参军后,先后成为《华北解放军》(后改为《战友报》、《空军报》和《解放军报》通讯员。1964年正式开始了新闻生涯,在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任新闻干事,被聘为《空军报》和《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3.
转眼之间,《战友报》生活类副刊《生活在线》陪伴着战友们和我走过了3年时间。这个专版中的主打栏目《真情实录》报道了8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主人公名不见经传,绝大多数是生活在基层连队的士兵;他们不是先进典型,也不是标兵样板,而是普普通通的、甚至没有立过功受过奖的“小人物”。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却鲜活生动,读后禁不住让人落泪。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依然清晰地留在读者的记忆里。定位版面内容,沟通情感世界2001年下半年,战友报社决定创办一块体现官兵修养和情感的版面,定名为《生活在线》。创刊之初,我编辑过的6块版都没有通过…  相似文献   

4.
“特约记者”,顾名思义,应特约做记者的工作,采访、写作,提供稿件,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目下有相当一批小报的“特约记者”,却是基本不务正业。有人曾对十三名小报的特约记者作了调查,发现特约记者所担负的任务首先是拉广告,其次是报纸的宣传发行,再其次才是写稿。在十三名特约记者中,刊登过一篇稿件的只有五个,有四个“特约记者”对新闻报道几乎一窍不通。“特约记者”的声誉,被这些小报严重破坏了。聘请特约记者,原来是报纸扩大信息量、组织一批优质稿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特约记者”,原是报社冠以有较高写作水平的作者或作家的一种荣誉称号。特约记者的主要任务应是采写报纸所急需的重要稿件。  相似文献   

5.
裹挟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战友报》由1937年创刊的《抗敌报》延伸而来,之后几易其名,从《抗敌三日刊》到《子弟兵》,从《华北解放军》到1955年10月更名为《战友报》,已经走过了72年的战斗历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战友报人经历了浴血沙场的洗礼,迎着新中国和平建设的阳光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续写着我军新闻史上的华彩乐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战友报》,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很多。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报道,促进战斗力建设宣传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冀鲁豫军区主办的《战友报》,其前身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干193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郭苏镇油印的《战友报》。 1939年春,杨得志同志率三四四旅一部挺进冀鲁豫,成立了冀鲁豫支队,三四四旅分割为东西两个集团,油印的《战友报》也分为东西两个版样。后来,三四四旅及冀鲁豫支队和另一支部队整编为二纵队,1940年春挺进到冀鲁豫,兼任冀鲁豫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8.
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战友报》今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戏”。年初以来,战友报社本着梯次递进、逐步升温、形成高潮、持续深化的思路,拿出重点版面,开设专题专栏。热情讴歌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9.
郑健 《军事记者》2003,(5):32-33
以影响力作为新闻作用的主要评判标准已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新闻重要类别的人物通讯怎样增强影响力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法宝就是写出真情、深情,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战友报》一年多以前开办了一个“真情实录”专栏,至今已刊登近30篇人物通讯。马年腊月二十八的头一天,这个专栏又刊登了一篇题为《大爱无泪》的通讯。没想到春节长假期间,责任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的下午,随手拈来一张《战友报》,竟发现有两篇文章,分别署名为崔振林、崔振海。出于好奇,我找到崔振海一则和,果真二人竟是亲哥俩!1989年8月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崔振林,在学习写作课时,由于老师向学员推荐了《新闻与成才》,使他沾上了写新闻的“瘾”。谁知,穿了40余篇“佳作”均未被采用。看来“硬拼”不行。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办的新]闻函授班。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的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他将“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了在张家口某弹药库当兵的弟荣崔振海。偏…  相似文献   

11.
注重事实、精选事例,这是让新闻实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前年8月,战友报社组成一个采访组,由我带队进驻某集团军防空旅,对这个重大典型进行前期宣传。“记者现场触摸系列”、“记者现场感悟系列”和“记者现场访谈系列”等5大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战友报社编辑部收到了一篇来稿《没有金牌的冠军》,反映某集团军立足实战组织比武的情况。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比武场上几个有特色的场面,视角新颖、现场感强,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但行文上不够简练,主题突出得不够。编辑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编排,在22日的《战友报》刊登了消息《脱离实战的冠军没金牌》。稿子刊发后,在部队产生较大反响,被报社评为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14.
我做党报通讯员30多年,也曾被一些报刊、电台聘为特约记者。可近日接到湖北一家报社的《聘请简章》却使我十分惊异。它告诉我,如愿做“特约记者”,请寄“登记费和工本费”15元;做“特约通讯员”,寄10元。款到即发72开精装盖有钢印的证件。凡应聘可享受稿件信息优先、稿费优惠等待遇。我愣住了:要我做“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无非是要我为该报提供稿件、信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报》1999年度优秀特约记者、优秀特约通讯员评选揭晓了,20位同志被评为解放军报优秀特约记者,73位同志被评为解放军报优秀特约通讯员。我们向入选者表示祝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在提高稿件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为军报提供了许多优质稿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一、被“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两个栏目采用的优质稿件多。“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两个栏目刊登的稿件,都是一事一报的短新闻,新闻性、可读性、指导性强,稿件质量高。它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全军军兵种报纸优质稿件评比中,北京军区《战友报》的一篇稿件入围一等奖,可在终评中,这篇非常精彩的稿件因为出了个错别字,被评为二等奖。一字之差,令人痛心。无独有偶,某寻呼台误将“我给岳父买了人寿保险”打成了“我给岳父买了人‘兽’保险”,引得一家人不高兴。  相似文献   

17.
本刊特约记者近日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新闻事业”专题,对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胜荣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我做党报通讯员30多年,也曾被一些报刊、电台聘为特约记者。可近日接到湖北一家报社的《聘请简章》却使我十分惊异。它告诉我,如愿做“特约记者”,请寄“登记费和工本费”15元;做“特约通讯员”,寄10元。款到即发72开精装盖有钢印的证件。凡应聘可享受稿件信息优先、稿费优惠等待遇。我愣住了:要我做“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无非是要我为该报提供稿件、信息,有时搞点征订工作吧,为什么还要我缴那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编辑卜宝玉写的《“我要一支铁军”——读刘亚洲〈将军的泪〉有感》(以下简称《有感》,原载《战友报》2005年8月13日“军营周末”3版)不仅荣获了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  相似文献   

20.
赵苏 《军事记者》2013,(10):51-52
还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司长刘波任战友报社社长的时候,他曾邀请几位新闻同道开过一次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办好《战友报》的意见。记得我发言的大意是:要把《战友报》办成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如果能办到让读者想"战友"盼报来的份上,就该打满分。其实,这正是几代战友报人的心愿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