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媒介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4个方面论述了大众媒介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建之初就得到了媒介的大力支持,并逐渐成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激烈紧张的体育比赛也正是大众媒介关注的焦点。21世纪的大众媒介和奥林匹克运动将会在相互协调与支持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保险产品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同仁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47-1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奥运会涉及的保险产品和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保险业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良好机遇,实现保险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修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25-28,32
依据媒介政治经济学和过程社会学理论,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报纸与奥运相关的广告的类型、频率和内容,目的是研究北京奥运赞助商将奥林匹克主义和"人文奥运"以及消费文化纳入广告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广告客户将奥林匹克主义纳入广告主题,而且将重点放在了对于"卓越"的宣传上,表明其对成就体育伦理和消费主义的传播大大超过了对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语料库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西方媒体的北京冬奥会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表征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话语表征呈现出“一体多面”的叙事特点,但仍延续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话语表征的负面倾向;西方媒体惯常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与报道框架略有改观,议题设置更加多元,客观性和积极性的话语比例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是助推国家形象塑造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国家形象有效塑造与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及对中国崛起的“霸权焦虑”成为阻碍中国在国际体育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和推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制约性因素。西方媒体话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真实与虚构的综合呈现。打破西方固有偏见,在形象建构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动,是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奥运会中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35-37
2008年奥运舍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对28届奥运会中的相关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环境保护,资金运作,体育彩票的法制化管理,电视转播权和体育比赛门票出售等法律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媒体运行是实现奥林匹克传播目标的重要支撑体系。《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办奥“新规范”与中国“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是节俭办奥与利益相关方体验同等重要,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经验、规范以及未来奥运会媒体体验愿景,可为深度理解媒体需求、实现精准而避免浪费的媒体运行提供参考。基于奥运会媒体运行历史溯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问卷调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深度访谈,以奥运媒体体验为研究重点,系统考察了奥运媒体运行体系中包含媒体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新闻中心与媒体村等媒体场馆建设及服务的多个子系统的规范与创新,发现专业、便捷、温暖、实用是受访中外记者对冬奥会媒体运行体系的核心体验目标。 相似文献
7.
易剑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1-7
国际传播和形象传播的相关理论以及既往的众多事实表明: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有效地整合各种有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资源,从而全面、系统地塑造和展示中国的国际新形象。中国体育代表团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及其各项活动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通过代表团成员的穿着、言行及代表团象征物等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主观综合印象。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往注重展示“顽强、拚搏、自信”等民族精神,北京奥运会期间应注入“亲和、开放、宽容、友善”等新元素。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央视网等9家互联网站首次以视听的形式参与奥运转播,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和延伸,使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运用文献资料、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了新旧媒体传播在奥运会上的应用以及融合特点,深入探讨了北京奥运媒体传播对我国受众媒介习惯、政府媒体观念、体育传媒发展和国家形象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北京2008年奥运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跨入新世纪的北京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经济将有力地促进首都经济、文化产业和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北京奥运文化产业是立足于首都价值所提出的国家文化产业代表性概念,是对北京文化产业含义的拓展和清晰化.它源于北京首都的城市地位,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建设北京奥运文化产业是北京文化的神圣使命,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重视软件建设,以观念、环境、结构建设为切入点,充分抓住奥运文化活动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以及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大大加快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举办奥运会对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改善劳动力就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同时从资金筹措、场馆建设、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北京避免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经济低谷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对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和谐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北京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享受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活动的平等机会,有利消除因主体的差别而存在的特权现象。体育文化大众化建设可以推进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作为目前的一项世界性的大型节事,势必会对举办国的旅游业乃至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比较悉尼奥运会及雅典奥运会对澳大利亚和希腊旅游业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初步探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同时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旅游业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袁青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Z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需要大量懂外语的体育人才。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我国必须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外语教育,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从服务北京奥运与我国体育人才的外语教育现状出发,对加强体育人才的外语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选取南京地区的两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奥运火炬及其传递路线公布前后的相关报道进行研究,对新闻报道各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都市报奥运报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届奥运会男篮比赛、近五届奥运会主办国男篮比赛成绩、中国男篮奥运历史成绩、2008北京奥运会男篮参赛队伍的实力、中国男篮奥运备战情况、中国男篮面临的机遇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国卿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
"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中西体育文化创造性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域,从新中国建设60年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武术的申奥历程,分析"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指出在坚持竞技武术申奥战略的同时,中国武术更应充分发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局,谢无论是在网前挑后场球还是击高远球都习惯打张的反手位,而张对于对方的反手高远球应对自如,谢对于张的网前球判断不到位,出现较多的失误使对方直接得分;第二局,谢在发球方面变化较多,张对于谢的网前球大多数选择挑后场,在高远球方面。谢的次数要比张多。反复调动对手,谢的技术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网前吊球的次数和质量都比第一局要高;决胜局,张在发球上有所变化,挑后场球次数谢明显高于张,张在双方体力均透支的情况下敢于主动进攻,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网前球的处理方面,谢主要进攻张的反手位置;张获胜的原因主要是大赛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自我调节能力强,临场变化能力强,意志力坚定等。 相似文献
19.
由多哈亚运会看中国田径竞技实力现状及迎战08奥运之峻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釜山亚运会和多哈亚运会田径奖牌榜及比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多哈亚运会中国田径队夺金项目与雅典奥运会相应项目的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田径运动成绩在亚洲处于首位,但仍存在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水平后备人才缺乏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不高等问题;继续坚持我国田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加强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完善项目布局的同时,突出重点项目的发展是我国田径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