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形剪拼是一种常见的几何活动,“剪”就是将整体的图形分解为各个部分;而“拼”则是把若干分散的图形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图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剪拼作为一种直观思维或动作思维,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图形剪拼的一些教学功能.1发挥直观功能,激发数学思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性认识,即需要借助于直观来达到对抽象对象的把握.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大力推崇直观,他认为:“一切…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26 -P27]活动目的 :1 通过“堆堆搭搭”、“推推滚滚”和“搭搭数数”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加深对己学过的几何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的认识。2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猜想、观察 ,激发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3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己探究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4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式。5 通过对自己拼搭的作品的欣赏 ,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活动准备 :学生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各6个(放入1个大托盘里) ,每小组1…  相似文献   

3.
教“数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数,掌握其意义及写法后,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图案,加深认识。   比如,在教了“ 6的认识”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 6根火柴棒,拼摆出图案,看谁拼的最美。学生兴致很高,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拼出飞机、球拍等很多种图案 (见下图 )。   然后,教师让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幻灯机上演示,简便易行 ),并启发学生说出拼的是什么,是怎样拼的。他们往往能说出:我拼的是 2架飞机,每架飞机用 3根火柴棒,一共是 6根;我拼的是球拍,球拍网用 4根火柴棒,把手用 2根火柴棒,加…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时如何在“拼角”中凸显“有理、有序地思考”呢,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设计,加深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活动前,有效地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观察:观察三角尺,你能介绍一副三角尺吗?都有哪些角?什么是“拼角”。理解:学生回顾三角尺中的各个角,理解“拼角”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2,(25):40-4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新教材)第三单元在教学完“认识图形(一)”后,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即“活动园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找物、触摸感知、动手操作、拼摆创造等形式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现结合教材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谈几点教学建议。一、课内外结合,扩展实践空间教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形式多样的探索学习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应成为自觉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因此,…  相似文献   

6.
“拼积”游戏是指幼儿用积木、塑胶粒(或五彩扭扣)、拼版(如七巧板)、小石子及其他构件一类的东西,模拟周围事物形象进行拼搭的的智力游戏。其根本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可以不断地花样翻新,百玩不厌。幼儿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拼积”游戏通过对拼积材料的比较选择,造型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拼积”游戏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从“再造”走向“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玩积木时,开始只按图和成人的指点,后来能按自己想象来拼搭,并说“这是一座大桥”,这就是最初的创造活动。同时,“拼积”需要精细、灵巧的动作,这能使手指小肌群得到良好锻炼,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有利于幼儿智能的全面提高。A、开展“拼积”游戏,首先要带领孩子观察  相似文献   

7.
开展剪拼活动拓宽学生思路卢中平(永修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活动课上,利用纸片让学生剪剪、拼拼,是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极好形式。现以《江西教育》增刊——《小学数学活动课指导》一书第四十三节活动一“剪剪、拼拼”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在画剪...  相似文献   

8.
做数学是以“做”为支架,让学生通过观察、假设、思考、实践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概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为了探寻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猜想,从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或思维活动.它改变了数学知识的形态,改进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学科实践.文章以“三角尺拼角”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实践、归纳、验证、探究的学习历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提倡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注意发挥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近年来的中考频频出现了折叠与剪拼试题,现略举几例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0.
活动内容:拼组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初步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想象组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图象联系起来,拼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案,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1.
拼一拼     
下面的大图中有3张小图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你找找是哪3张,找到后就在它里面“的□”里画一个。《拼一拼》答案拼一拼@悠悠 @朱宝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义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屏示下图),你们说一说这副画美不美?生:美。师:图上画了什么?这幅画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师:咱们在欣赏图画时,发现了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等可以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出你心中最美的图案?(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并齐读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  相似文献   

13.
这节口语交际课着重点应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什么和用几句话介绍是怎样拼的。一、观察画面,激趣引题1.师生交际。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师生交际。(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已经拼好了什么?还想再拼什么?(可以概括地说,也可具体地讲一讲其中的某一幅图,为后面的讲图奠定基础。)(3)猜一猜图上的小朋友还在拼什么图?(4)说一说他们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2.揭示课题。(1)大家都爱这些拼图,这节课我们就以“…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图形的剪拼     
1.解题注意点 (1)“剪”就是从图形的整体到部分,要注意剪去的图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就是从图形的部分到整体,要注意要求拼成一  相似文献   

16.
李舰 《家长》2013,(1):6-8
“拼”这个字对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它具有双重含义:既意味着奋斗,也意味着共享。继“拼房”“拼吃”“拼唱”“拼车”“拼游”之后,“拼养”也悄然流行起来。 “拼养”就是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以一种互助方式养育孩子。参与“拼养”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放在一起,轮流照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平等意识,而父母们也能有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活动经常需要“割补”“切拼”,“割补”“切拼”的方法通常称为连接几何初步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在教学小学高年级立体图形“‘切拼’时引起表面积变化”一节时,我根据小学生已有的几何知识储备和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这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小学二、三年级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19.
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 ,会画画 ,会捏泥娃娃 ,还会剪纸。今天 ,我们要向在座的老师们展示我们的另一种才华 ,是什么呢 ?请大家一起用骄傲的语气告诉老师们——生 :(齐声骄傲地 )我——会——拼——图。师 :(指大屏幕 )你们看 ,这位小朋友自己剪出了圆片、半圆片 ,拼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也准备好了拼图纸片 ,那你会拼什么呢 ?请告诉我。生 :我会拼乌龟。生 :我会拼坦克。生 :我会拼大苹果。师 :我相信大家都很能干。那我们现在开始动手拼图 ,拼完了就送给小组的伙伴瞧瞧 ,大家互相评一评 ,不理解的可以问一问。哪组会拼又会…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的数”通过4课书1个练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比一比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