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节课的启示我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陈美华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向通话”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她在教学“正比例”时,启发学生在争论中获得了清晰而巩固的知识。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正比例。然后向学生布置阅读教材的内容及其要求。几分钟以后,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什么叫正比例?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挂出写着正比例意义的小黑板。教师认为学生能说出正比例意  相似文献   

2.
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课例大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研讨课题定为“一个数除以分数”。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算理难究的计算课,在以往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很少被触及。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方法,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因而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学生既理解算理。又掌握算法”便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一节思想品德课也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里概括介绍几种“开讲”方法: (一)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教师一上课,就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直截了当地板书课题。如一位五年级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而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教育时,一上课就出示了陈云爷爷在新学年给全国少年儿童的光辉题词:  相似文献   

4.
板书“课题”的时机焦树民“课题”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集中反映,要求清晰、醒目、准确,揭题的机适当,通常请以下几种方法: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上课开始,通过基本训练,进行必要的铺垫后,板书课题。从解析课题入手,交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要末,激发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5.
上课了,如何使学生迅速地把兴奋点由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设计一个精彩的开课。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开始,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揭示课题,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知的探索上。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首先说明今天将学习一个新知识——角(板书),  相似文献   

6.
吕淑湘先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节数学课“活”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失败。但真正意义上的“活”并不是搞形式、耍花架子,而是以“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把数学课教“活”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7.
导课1 教师开门见山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数,这种数在生活、生产、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接着,出示例题“第一车间抽出一批产品,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5/100。  相似文献   

8.
教学数的整除时,我县先锋小学邓平松老师采用“自学——讨论——讲解——小结”这一新的程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略地评析如下。教学开始,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是整数?什么是整除?”〔注:数的整除单元概念较多,且独立性较强。教师开门见山,明确指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利学生集中精力把概念学深、学透,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数学课的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不计算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课中,乘数的变化规律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是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呢?两位教师的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数学课的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不计算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课中.乘数的变化规律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是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呢?两位教师的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结课”的七种形式一、“板书式”结课,即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重点,有序的板书进行课堂总结。二、“目标点评式”结课,即在课始宣布或出示课时目标,课尾针对学生学习完成情况,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三、“拓展延伸式”结课,即通过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寓“动”于静创“新”于活孙玉兰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是许多教师一直研讨的课题。其实,只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爱动、好新这一特性,合理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课型,因材施教,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的前提是“听”,...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一、导“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课前激发兴趣。切入新课题时,学生都抱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开门见山。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其次要课中保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河再次是课尾延续兴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要注意启发,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些数学课,学生难懂,教师难教,难点难突破。这些“难课”大多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且是数学结构性知识的“种子课”,涉及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节点。教师若不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就是这样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处在小学几何教学的第二学段。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已学习角的认识和分类,并且四年级刚学习了“垂线”。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注重引导学生探索,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已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然而,日常的数学课中,无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流于形式的“假探索”在课堂中也很常见。在一节《圆锥的体积计算》课上,笔者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12月,宁波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象山县的一所中学举行,其中一个内容是一节数学“课题学习课”——“怎样选择较优方案”.这节课取材于浙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化最大的地方.“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和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是一种挑战,选择这类课题学习课进行优质课评比是对新课程实施及理念认识的考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在这种情况下画出分段定义的函数的图像,并形成图解法的思路.带着对这节课重、难点的了解听了几节课,其中有几节设计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一、开门见山式通过简短的谈话,开门见山宣布课题。如教学“年月日”时,可这样说:“同学们,你们最盼望的日子是哪一天?(学生自由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用了哪几个时间单位?”从而自然揭示出了课题。二、激趣猜想式上课伊始,让学生猜想本节课将要学什么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问学生:“这是什…  相似文献   

18.
我听过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课中的一些片段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引发我对数学课上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 片段一:古人如何计数 教师出示课本情境图,播放"古人计数"课件:远古人捕猎回来,用放小石子的方法表示猎物数目:1颗小石子表示1个猎物……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九次课题会上的研究课“随机抽样”,引发了参与者的讨论与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内容的解析上,这恰恰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被教师忽视的问题.章建跃博士强调,要上好一节数学课,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数学,理解数学首先应该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正确解析开始.  相似文献   

2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课堂结尾不知何时变得模式化,千篇一律的“谈收获”结尾让学生对此索然无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导人的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一节好课好比一场精彩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味无穷的“尾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