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海芸 《学周刊C版》2014,(3):221-221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是《孟子·告子章句上》的原句。人性本善.但由于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很多孩子在入园后表现出自私、懒惰、不合群等不好的品行。如何使这些孩子形成美德.传承中华文明成为了许多幼儿园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结合SOHO中国教育基金会创编的《美德教育工程》,提出把儿童美德寓于实践活动中.叩击孩子心灵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把儿童美德教育安排在学科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冲洗.还给幼儿一份天真、善良.让五千年来的中华美德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晏红 《家庭教育》2007,(3S):16-16
有一位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传来呼救声。他迅速跑过去,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男孩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以后.一位绅士来到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以优厚的财礼予以报答。农夫却一再申明:“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里.绅士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他上学了吗?”“没有。”“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提供条件让你的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心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重承诺.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医学院上了大学。这个农夫的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英国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美德是崇高的体现,崇高源于人们对自身渺小的意识和对绝对的敬畏。作为美德的渊源,尊崇既与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同情、怜悯等先天情感有关,也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来使其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源于尊崇。现实教育生活中儿童价值引导的缺失、教育仪式的形式化乃至消逝均是尊崇教育消逝的表现。尊崇教育的消逝使得儿童的道德存养变得异常艰难,更不利于友爱、合作、信任等的良好公民品格养成。因此,重新认识尊崇教育的价值,通过践行尊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美德是当前儿童道德或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个生活在仇恨中的人,有一种品质是他最需要的,那就是宽容。——题记. 记忆中,我最喜欢那个宽容的小男孩。1968年的一天,一列火车驶进印度东部的一个小站.因指挥行车的信号灯上爬满了蜜蜂,司机看不清信号灯,便探身到窗外观察。这时,一只蜜蜂蜇了他,  相似文献   

5.
美德可以作为知识而存在,美德知识的教育可以等同于美德教育,但是美德作为知识的可教性却是有限度的.美德知识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一般客观知识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传授、对话、反思等多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重建美德知识的教育对于美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2008年申奥的成功和世贸组织的加入.外语已成为进行国际交往的必备工具。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有着与此相适应的用语规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除了遵守国际惯例外.还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国情.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格、国格教育,即我们所强调的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邓晓峰 《文教资料》2012,(25):69-70,97
高校德育平庸与尴尬的现实处境使得美德教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高校实施美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大创举。美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高级形态,是道德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德性教育,是真正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为什么要实施美德教育""应实施怎样的美德教育""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正义是人类道德交往的基本法则或者维度,那么这也似乎适用于一些教育问题。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教育孩子和年轻人正义和公平。然而,这并不是可以仅通过教授正义的理论就能够实现的。因为,正如这篇文章所揭示的那样,这些理论通常涉及到维护正义的准则,即在有些情况下,公民个体不能总是做到如其所期待的那样正义与公平。所以,正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正义的美德。从这点出发,本文致力于探究如何借助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来培养正义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邱兰君 《广西教育》2013,(26):20-21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索伦理哲学和公众教育,“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知识即美德”观蕴涵着去私存理、智中存美、德行可教等伦理哲学,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美育方法,与学生美德的系统培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在“知识即美德”视域中探讨学生美德的建构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一下精神大餐——看一看《红蕾·教育文摘》,我感觉受益匪浅。说《文摘》中字字珠玑有些夸张,但说其中篇篇佳作却不过分。《文摘》中的新视点新理念引导我不断思考,激励我树立目标.推进专业发展。读了《红蕾·教育文摘》中《教育是什么》《由纪连海所想到的》等几篇文章后.我心中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11.
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于2010年7月6-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本届培训主题:读《论语》,学做人。培训班最初在新亚书院前院长梁秉中教授和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倡导下发起,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中华美德教育行动总课题组王殿卿教授总负责。迄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已近十年。此项合作,是香港和内地一项极具历史意义的教育合作。师资培训,是"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的一项中心任务。自2002年以来,这项专案活动分别在香港和内地连续举办十六届师资培训班,先后有2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学员遍及北京、山东等9省市,约1000所学校,直接影响的中小学生已达百万。内地学员前往香港,只支付往返交通费,其余费用由新亚书院支付。以新亚校友为主组成的"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委员会"中的各位先生,对此付出了无怨无悔的奉献,尤其是刘尚俭、陈志新等校董、校友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为中华美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举是新亚书院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办院宗旨的体现与弘扬,足以告慰先贤,惠及子孙,彰显新亚精神。"中华美德教育,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教育行动。"本刊特编发了王殿卿教授在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开幕典礼上的致词的录音简本,虽然远不足以概括中华美德教育行动近十年来的功绩,而活动双方的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大略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是一所1995年建校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是河北省招生收费双扩和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招生试点学校。学校以全方位争创一流为目标,在学员教育管理方面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养成训练的全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模式。一、强调教师在美德教育中的带动影响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每学期开学前或暑假都对老师进行培训,学习教育理论和校内外管理经验,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组织班主任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  相似文献   

13.
樟树市经楼镇中心小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集体,是一个开拓创新的集体.在新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品质得到提升,先后被评为樟树市“示范中心小学”、樟树市“模范学校”、江西省2008年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程乐明 《河南教育》2013,(12):20-21
在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和《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美诺和普罗泰戈拉讨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的观点看似对立,其实不然。二者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道德教育的真谛:美德不同于其他知识,它的获得强调践履,强调养成习惯;美德教育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不能单靠专门的美德教师,应是多渠道全方位的;美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断变化;美德教育的方法不是灌输式而应该是启发式。  相似文献   

15.
《西江教育论丛》2005,(3):17-18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在立国兴邦的战略地位.教师在“教化”的关键作用,已成为愈来愈多人的共识。那么,教师在“教化”中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美德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美德     
师道不存则师德难继,师业未精则师职难尽。现时学校教育重实作而轻理论、重升学率而轻师生德性养成的状况.已令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深为忧虑。本期摘选、集纳了一些近段时间的出色的教育研究文章——无系统以求点到.无关联而求精要.集英取华以飨读者,而望有助于教师之专业结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7.
应杰 《中国德育》2006,1(6):77-78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王殿卿教授从“八五”中期开始,1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四川、成都、湖北、河南等地建立实验基地,包括352所小学、225  相似文献   

18.
走向实用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本质规定与必然归宿,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第一性的环境美德指导人类的环境行为.由环境美德伦理学概念的合理性、自洽性可以确证环境美德伦理学何以可能.由于环境伦理语境下人伦美德的局限性,环境美德应实现对人伦美德的改造与扩充.环境美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美德影响环境行为,从行为者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3 2003年国际数学教育克莱因奖得主——法国盖伊·布鲁索教授 第一枚国际数学教育(ICMI)终身成就奖——菲力克·克莱因奖,由国际数学教学委员会颁发给法国盖伊·布鲁索教授.这种崇高的奖励,是对盖伊·布鲁索在专业上杰出贡献的本质认同.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殿卿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批准号:DEA010193),已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鉴定组组长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全俊研究员担任,鉴定组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滕纯研究员、北京大学祖嘉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瑛教授。现将成果公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